中国地区臭氧前体物对地面臭氧的影响

被引:79
作者
漏嗣佳 [1 ,2 ]
朱彬 [1 ,2 ]
廖宏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中国; O3; NOx; 人为VOCs; 生物VOCs;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0.04.006
中图分类号
P421.33 [臭氧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GEOS-Chem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研究中国地区NOx和两类VOCs对O3质量浓度分布及其化学机理的影响。研究表明,NOx的减少会使得中国西部O3质量浓度显著降低,但在冬季NOx的减少会使得东北、华北地区O3质量浓度上升。而京津唐地区由于VOCs/NOx比值偏低,不能通过单一减少NOx来控制O3质量浓度。VOCs排放的减少会使得我国东部地区O3质量浓度大幅减少,其中人为VOCs的减少能降低我国东部地面O3质量浓度,而生物VOCs的减少只能在夏秋季有效减少我国东部地区35°N以南区域的地面O3质量浓度。控制地面O3质量浓度时,中国西部主要考虑NOx的减排,东部35°N以北主要考虑AVOCs的减排,而30~35°N应同时考虑AVOCs和BVOCs的减排,在30°N以南的地区,则需要全面考虑NOx和VOCs的减排。
引用
收藏
页码:451 / 45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人为和生物排放量对春季东亚地面臭氧的协同贡献
    屈玉
    安俊岭
    周慧
    叶小峰
    [J]. 大气科学, 2009, 33 (04) : 670 - 680
  • [2] 南京SO2、NO2和PM10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魏玉香
    童尧青
    银燕
    陈魁
    [J].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3) : 451 - 457
  • [3] 长江三角洲区域本底大气中致酸气体体积分数变化特征
    樊曙先
    杨关盈
    朱彬
    汤洁
    孟昭阳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31 (06) : 803 - 810
  • [4] 全球对流层顶气压场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杨茜
    吴涧
    王卫国
    李轲
    [J]. 气象科学, 2008, (03) : 328 - 333
  • [5] 东亚地区对流层O3和CO模拟
    葛萃
    蔡菊珍
    张美根
    [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05) : 549 - 555
  • [6] NO和VOC自然源排放及其对中国地区对流层光化学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谢旻
    王体健
    江飞
    杨修群
    [J]. 环境科学, 2007, (01) : 32 - 40
  • [7] 光化学臭氧日变化特征与其前体物关系的探讨
    朱彬
    安俊岭
    王自发
    李一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6) : 744 - 749
  • [8] 近30年大气化学和大气环境研究回顾——纪念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立50周年
    丁国安
    郑向东
    马建中
    刘煜
    颜鹏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 796 - 814
  • [9] 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
    安俊岭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4) : 652 - 657
  • [10] 东亚地区平流层、对流层交换对臭氧分布影响的模拟研究
    杨健
    吕达仁
    [J]. 大气科学, 2004, (04) : 579 - 588+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