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花垣—张家界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与ESR定年

被引:25
作者
谢建磊
杨坤光
马昌前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雪峰山隆起带; 花垣-张家界断裂带; ESR定年; 流体包裹体测温;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6.01.002
中图分类号
P542.3 [];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花垣—张家界断裂带作为雪峰山隆起带北西部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其活动历史包含了隆起带很多的演化信息。对断裂带宏观构造、微观构造、ESR定年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的综合研究表明,其经历了挤压、伸展、走滑多期复合的演化历程,北西段的活动强度相对较强,中生代以来变形以浅部的脆性为主,并伴随了多次的低温热液活动。包裹体测温显示均一温度的众数值主要集中在120~150℃,180~200℃和270~330℃3个阶段。断裂带的石英脉ESR定年表明,其中生代以来剧烈活动时间处于燕山中-晚阶段(86~131.8Ma)。根据石英脉的野外产状和流体包裹体温度特征,结合前人资料认为雪峰山隆起带中生代从挤压向伸展的转换时间应在131.3~120Ma之间,至110Ma年左右伸展作用趋于强烈。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藏东三江构造带云南段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与新生代构造事件
    钟康惠
    梁兴中
    刘肇昌
    舒良树
    李凡友
    施央申
    唐菊兴
    [J]. 地质通报, 2004, (12) : 1231 - 1237
  • [2] 雪峰山安化—溆浦断裂带变形特征及ESR定年
    杨奎锋
    杨坤光
    马昌前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3) : 263 - 269
  • [3] 雪峰山西侧地带的地洼型造山-造盆作用
    王伏泉
    梁新权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2, (02) : 121 - 125
  • [4] 中国华南活化区历史-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陈国达
    杨心宜
    梁新权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1, (03) : 228 - 238
  • [5] 中扬子地区碰撞造山形变作用的3个演化阶段
    孙岩
    舒良树
    朱文斌
    郭继春
    陈祥云
    M. Faure
    J. Charvet
    Lin Wei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6) : 455 - 463
  • [6] 对保靖—慈利逆冲断裂带的一些认识
    袁照令
    李大明
    易顺华
    [J]. 地质与勘探, 2000, (05) : 59 - 61
  • [7] 湘赣边区NNE向走滑造山带构造发展样式
    傅昭仁
    李紫金
    郑大瑜
    [J]. 地学前缘, 1999, (04) : 263 - 272
  • [8] “板溪群”构造属性的再认识与思考
    何科昭
    赵崇贺
    乐昌硕
    周正国
    聂泽同
    邰道乾
    叶木丹
    [J]. 地学前缘, 1999, (04) : 353 - 362
  • [9] 断裂成矿年龄的α石英ESR研究
    梁兴中
    高钧成
    [J]. 矿物岩石, 1999, (02) : 70 - 72
  • [10] 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构造特征与演化
    丘元禧
    张渝昌
    马文璞
    [J]. 高校地质学报, 1998, (04) : 73 -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