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成气研究30年来勘探的重大进展

被引:52
作者
戴金星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 煤成气; 研究; 勘探; 进展; 碳同位素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煤成气理论在中国形成以来的30年间,不仅开辟了煤成气勘探的新领域,而且使煤成气探明储量从占全国气层气储量的十分之一提高到近十分之七;全国探明天然气储量从2264×108m3陡升为6.4×1012m3;天然气年产量从137.34×108m3提高到760×108m3;全国煤成气田(藏)从不足10个(除台湾省外)增加至124个;发现煤成气盆地从6个增长为11个。在概述中国煤成气勘探重大进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现大量煤成气田的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煤成气勘探的进展。根据大量烷烃气碳同位素数据科学地确定煤成气田,论证了某些天然气成因有争议的气田(靖边、柯克亚和阿克莫木气田)也属于煤成气田或以煤成气为主,并论证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中少量气藏(卧龙河、纳溪、合江气田)为油型气。
引用
收藏
页码:264 / 27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68 条
[1]   煤成气是中国天然气工业的主角 [J].
戴金星 ;
杨春 ;
胡国艺 ;
倪云燕 ;
陶小晚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19 (06) :733-740
[2]   中国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对天然气工业的重要意义 [J].
戴金星 ;
倪云燕 ;
周庆华 ;
杨春 ;
胡安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513-525
[3]   卧龙河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主要控制因素 [J].
胡安平 ;
陈汉林 ;
杨树峰 ;
刘全有 .
石油学报, 2008, (05) :643-649
[4]   川东宣汉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J].
朱扬明 ;
王积宝 ;
郝芳 ;
邹华耀 ;
蔡勋育 .
地质科学, 2008, (03) :518-532
[5]   四川盆地三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J].
王兰生 ;
陈盛吉 ;
杜敏 ;
张鉴 ;
谢邦华 ;
李子荣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2) :222-228
[6]   川北地区礁、滩气藏的烃源条件与资源潜力分析 [J].
陈盛吉 ;
谢邦华 ;
万茂霞 ;
高熙 ;
黄纯虎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7, (04) :1-5+14+83
[7]   中国煤成气潜在区 [J].
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641-645+663
[8]   邛西地区邛西构造须二段气藏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连通性研究 [J].
王顺玉 ;
明巧 ;
黄羚 ;
钟家国 ;
杨阳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6) :789-792
[9]   川中广安气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分析 [J].
李登华 ;
李伟 ;
汪泽成 ;
杨家静 .
中国地质, 2007, (05) :829-836
[10]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过程探讨 [J].
陈义才 ;
郭贵安 ;
蒋裕强 ;
赵俊兴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5) :737-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