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一次秋季台风倒槽大暴雨过程诊断及中尺度分析
被引:8
作者:
王丽芳
[1
]
张雪蓉
[2
,3
]
廖一帆
[4
]
濮梅娟
[4
,5
]
机构:
[1] 嘉定区气象局
[2] 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3]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5] 江苏省气象台
来源:
关键词:
大暴雨;
台风倒槽;
冷空气;
中尺度云团;
地面中尺度辐合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结合加密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卫星资料和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对2018年9月16—17日长三角地区一次典型的秋季台风倒槽大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是在远距离台风倒槽、低空急流和高空槽共同影响下,由冷暖空气持续交汇激发的4个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造成。第一阶段长江口区强暴雨发生在3号云团快速增强期间,暴雨出现在云团北侧TBB梯度大值区中,雨强随云顶温度降低快速增强;4号云团缓慢东移造成第二阶段暴雨,降水累积效应使长江口区降水量进一步加大。东北风(偏北风)与东南风(偏东风)形成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暴雨的关键触发机制,气旋性辐合中心的形成对雨团增幅具有重要作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上中气旋的形成提前于强暴雨增幅约30 min,具有良好的先兆性和预报预警意义。(超)低空急流持续的水汽和能量输送、高低空急流耦合及冷空气侵入形成的倾斜上升支和垂直环流圈、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不稳定层结有利于中尺度暴雨云团的形成和维持。表征冷暖空气结合的地面辐合线位置是暴雨落区预报的关键,对于秋季台风倒槽暴雨,要特别重视冷空气对暴雨的触发和增幅作用,基于实况资料监测及时订正模式预报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20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