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15
作者
邵留长 [1 ]
乔家君 [1 ,2 ]
机构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2]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经济发展; 灰色关联分析; 耦合度; 耦合协调;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16.0020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20205 ; 1203 ;
摘要
构建经济发展系统和粮食生产系统指标体系,运用耦合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探究河南省经济发展系统和粮食生产系统随时间耦合的关系,并对县域单元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划分。研究发现:河南省经济发展对粮食生产的胁迫作用和粮食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均较为明显。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耦合度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梯度分异特征。结合人均GDP把河南省109个县域划分为低水平耦合、拮抗、磨合、协调4种发展阶段类型:低水平耦合型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山地区域;拮抗型数量最多,河南省大部分县域处于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拮抗阶段;磨合型主要分布在市辖区周边,数量最少;协调型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北侧边界线和郑州、洛阳、许昌构成的"T"字形区域内。结合河南省县域耦合协调类型,提出粮食生产指标交易制度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30 / 2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粮食安全背景下的我国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徐冰.东北师范大学.2009, 11
[2]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刘思峰等著.科学出版社.2010,
[3]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邓聚龙著;.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7,
[5]   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研究 [J].
王小敏 ;
刘静玉 ;
杨东阳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4 (04) :436-441
[6]   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关联分析 [J].
关伟 ;
王宁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3) :43-48
[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省粮食安全综合评价 [J].
李楠楠 ;
介冬梅 ;
刘洪妍 ;
刘利丹 ;
葛勇 ;
郭梅娥 ;
阳金秀 ;
陈雪松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1) :103-108
[8]   中国区域城乡文化系统耦合关联分析 [J].
顾丽娟 ;
曾菊新 .
经济地理, 2013, (01) :86-91+104
[9]   1999-2007年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 [J].
宋小青 ;
欧阳竹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793-803
[10]   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J].
解宗方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33 (03) :28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