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共谋共同正犯理论中国化的障碍及其解释对策
被引:13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阎二鹏
机构
:
[1]
海南大学法学院
来源
:
中外法学
|
2014年
/ 26卷
/ 04期
关键词
:
共谋共同正犯;
实质正犯;
限制正犯;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
030104 ;
摘要
:
共谋共同正犯所涉及之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理论上圆说对其按照共同"正犯"处罚。在日本学界,以重要作用说为代表的实质正犯论是解释共谋共同正犯现象的主流理论;我国刑事立法文本没有"正犯"之规定仅仅是引入共谋共同正犯概念的形式障碍,与主犯概念完全重叠才是移植这一概念的实质障碍;由共谋共同正犯概念所衍生之实质正犯论与其基本立场之间存在严重冲突,于我国立法框架下可通过参与类型与参与程度的双层次操作避免这一体系性弊端。
引用
收藏
页码:1097 / 110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共谋共同正犯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艳红
[J].
中国法学,
2012,
(06)
: 113
-
131
[2]
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误区及其原因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艳红
[J].
法学,
2012,
(11)
: 100
-
111
[3]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之解释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明祥
[J].
法学研究,
2011,
33
(01)
: 139
-
149
[4]
分工分类与作用分类的同一——重新划分共犯类型的尝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金彪
[J].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4)
: 47
-
56
[5]
日本刑法中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参与者及其刑事责任——以共犯理论为视角
金光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
金光旭
[J].
清华法学,
2008,
(02)
: 87
-
98
[6]
论间接正犯概念内涵的演变.[J].蔡圣伟;.刑事法评论.2007, 02
[7]
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两种涵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庆仁
[J].
法学研究,
2004,
(05)
: 45
-
57
[8]
日本刑法中正犯与共犯的区别——与中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相比照
大谷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日本国学校法人同志社
大谷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昭武
[J].
法学评论,
2002,
(06)
: 113
-
119
[9]
共同犯罪立法模式比较研究.[M].任海涛; 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10]
外国刑法通论.[M].陈家林;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
1
2
→
共 20 条
[1]
共谋共同正犯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艳红
[J].
中国法学,
2012,
(06)
: 113
-
131
[2]
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误区及其原因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艳红
[J].
法学,
2012,
(11)
: 100
-
111
[3]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之解释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明祥
[J].
法学研究,
2011,
33
(01)
: 139
-
149
[4]
分工分类与作用分类的同一——重新划分共犯类型的尝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金彪
[J].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4)
: 47
-
56
[5]
日本刑法中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参与者及其刑事责任——以共犯理论为视角
金光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
金光旭
[J].
清华法学,
2008,
(02)
: 87
-
98
[6]
论间接正犯概念内涵的演变.[J].蔡圣伟;.刑事法评论.2007, 02
[7]
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两种涵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庆仁
[J].
法学研究,
2004,
(05)
: 45
-
57
[8]
日本刑法中正犯与共犯的区别——与中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相比照
大谷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日本国学校法人同志社
大谷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昭武
[J].
法学评论,
2002,
(06)
: 113
-
119
[9]
共同犯罪立法模式比较研究.[M].任海涛; 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10]
外国刑法通论.[M].陈家林;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