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鄂尔多斯煤田高强度井工煤矿开采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扰动
被引:24
作者:
郄晨龙
[1
]
卞正富
[2
,3
]
杨德军
[1
]
雷少刚
[3
]
牟守国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2]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土壤物理性质;
空间变异;
扰动;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4.1580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TD327 [岩石沉陷及安全措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给矿区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在对大柳塔52303工作面不同地表影响区域(非采区、外拉伸变形区、内拉伸变形区、压缩变形区和中性区)0.100.15 m深度土壤进行开采前后同位置取样测试的基础上,基于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煤炭开采对土壤物理性质扰动的统计变化规律和空间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从开采后相对于开采前的平均值变化来看:天然含水量、容重、黏聚力显著减小,尤其天然含水量和黏聚力减小更明显,两者分别减小24%和48%;内摩擦角增加了9%。说明开采显著降低了容重,尤其是天然含水量和黏聚力的平均值,增大了内摩擦角平均值。2开采对天然含水量、内摩擦角以及黏聚力的扰动具有明显的空间规律性,并且受天然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开采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扰动的空间规律性与开采对天然含水量影响的空间规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外拉伸变形区开采降低了黏聚力;由内拉伸变形区向中性区方向,开采降低天然含水量和黏聚力越来越明显,增大内摩擦角越来越明显。3开采后,天然含水量、内摩擦角以及黏聚力的块金值不同程度减小,有机质和天然孔隙比的块金值不同程度增加,说明开采增强了天然含水量、内摩擦角以及黏聚力的空间依赖性,减弱了有机质和天然孔隙比的空间依赖性。因此,建议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应该重点针对内拉伸变形区、压缩变形区以及中性区进行,土壤修复应重点针对天然含水量、黏聚力、内摩擦角以及容重进行,生态恢复则要考虑区域间和变量间的联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448 / 1456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