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钼锡铜矿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及矿物学特征

被引:11
作者
刘文元 [1 ,2 ]
刘羽 [1 ]
邱小平 [1 ]
机构
[1] 福建省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硫钼锡铜矿; 硫钨锡铜矿; 紫金山铜金矿; 斑岩型矿床;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2012.04.002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紫金山铜金矿床发现的硫钼锡铜矿的分子式为Cu6.03Sn0.95Fe0.14Mo0.97S8.0,接近于理想的分子式Cu6SnMoS8,其与硫钨锡铜矿、硫铁锡铜矿一同出现在铜矿石中的现象是全球独有的。首次得出硫钼锡铜矿和硫钨锡铜矿的拉曼光谱位移主要出现在262、294、348、413、658、826 cm-1和256、291、345、430、654、860 cm-1等位置。这些含钨钼锡矿物组合的出现指示着强酸性、高氧逸度和高硫逸度的成矿环境,并预示深部的斑岩型矿床的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493 / 4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钨锡钼硫化物的发现 [J].
刘文元 ;
刘羽 ;
邱小平 .
矿物学报, 2011, (S1) :66-66
[2]   紫金山铜金矿矿床中硫钨锡铜矿的初步研究 [J].
刘文元 ;
刘羽 ;
邱小平 .
矿物学报, 2010, 30(S1) (S1) :89-90
[3]   紫金山金铜矿床深部成矿作用研究和找矿前景评价的关键 [J].
邱小平 ;
蓝岳彰 ;
刘羽 .
地球学报, 2010, 31 (02) :209-215
[4]   福建紫金山矿田火成岩系列与浅成低温热液-斑岩铜金银成矿系统 [J].
黄仁生 .
地质力学学报, 2008, (01) :74-86
[5]   紫金山地区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的成矿流体演化 [J].
张德全 ;
丰成友 ;
李大新 ;
佘宏全 ;
董英君 .
地球学报, 2005, (02) :127-136
[6]   紫金山地区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 [J].
张德全 ;
佘宏全 ;
李大新 ;
丰成友 .
地质学报, 2003, (02) :253-261
[7]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斑岩-浅成热液金(铜)体系及其成矿流体 [J].
华仁民 ;
陆建军 ;
陈培荣 ;
李晓峰 ;
刘晓东 ;
张文兰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3) :18-22
[8]   紫金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 [J].
陈景河 .
黄金, 1999, (07) :8-13
[9]   福建碧田铜金银矿床的金属矿物研究 [J].
陈殿芬 ;
那建国 ;
钟通德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7, (03) :69-72+75-79
[10]   五子骑龙矿床——被改造的斑岩铜矿上部带 [J].
张德全 ;
李大新 ;
赵一鸣 ;
王文桂 ;
顾光先 .
矿床地质, 1996, (02) :10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