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盆地下第三系官中段核形石成因分析

被引:46
作者
李熙哲
管守锐
谢庆宾
汪泽成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廊坊
[2] 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北京
关键词
核形石; 单元纹层; 藻类顶端吸附效应; 藻类底部抑制效应; 纹层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4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平邑盆地下第三系官中段核形石较为发育 ,类型多样。通过对其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核形石单元纹层有六种类型 ,作为核心的藻类仅在顶端发生碎屑粘结效应 ,而其底部则发育厚度小 ,规则的暗色纹层。纹层组合类型多样 ,主要受藻类发育程度 ,水动力强度和藻类种属的控制 ,是不同水动力环境下的产物。根据颗粒大小、纹层组合类型、纹层层数、填隙物将核形石分为浅水高能成因核形石和较深水低能成因核形石。核形石成因分析和分类对沉积环境的判别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61 / 2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安徽奥陶系石灰岩中含铁非骨架核形石的成因及其聚铁作用 [J].
黄志诚 ;
朱嗣昭 .
沉积学报, 1987, (02) :29-38+148
[2]   川西北中三叠统隐藻类碳酸盐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刘效曾 .
沉积学报, 1983, (03) :79-87+141
[3]   广西泗顶泥盆系上统融县组中核形石的类型及其环境意义 [J].
曾允孚 ;
张锦泉 ;
林文球 ;
叶亚平 .
沉积学报, 1983, (01) :42-49+140
[4]   藻灰结核分类及其成因 [J].
贺自爱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2, (01) :41-4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