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胡州古城址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31
作者
王乃昂
何彤慧
黄银洲
冯文勇
程弘毅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六胡州; 古城; 沙漠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8.3 [居住遗址];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追溯唐代六胡州的建置与“灵、夏之间”行政沿革的基础上,通过对内蒙古、宁夏、陕西三省区交界处,即毛乌素沙地西南缘的实地考察,并依据考古与文献资料,初步确定了今鄂托克前旗与盐池县境内的六个唐代古城址与六胡州的对应关系。从古城址的时空分布格局、选址条件、人类活动方式等出发,阐述了六胡州古城址的环境指示意义。唐初六胡州北部已经有比较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而六胡州一带建城时因受早期沙漠化过程的影响,在局部地形部位可能分布有地表积沙。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唐代河曲粟特人“六胡州”治城的探索 [J].
艾冲 .
民族研究, 2005, (06) :76-81+112
[2]   唐代六胡州研究述评 [J].
李丹婕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4) :102-107
[4]   唐代宥州变迁的军事地理考察 [J].
穆渭生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3, (03) :28-36+157-158
[5]   论唐代前期“河曲”地域各民族人口的数量与分布 [J].
艾冲 .
民族研究 , 2003, (02) :51-60+108
[6]   唐代粟特人聚落六胡州的性质及始末 [J].
陈海涛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2, (05) :40-44
[7]   统万城的兴废与毛乌素沙地之变迁 [J].
王尚义 ;
董靖保 .
地理研究, 2001, (03) :347-353
[9]   六胡州的变迁与六州胡的种族 [J].
王义康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8, (04) :151-158+253
[10]   唐代养马技术初探 [J].
李琳 .
文博, 1998, (05) :5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