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杂种小麦育种的战略
被引:36
作者
:
张爱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张爱民
刘冬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刘冬成
聂秀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聂秀玲
郭小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郭小丽
黄铁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黄铁城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来源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2年
/ 05期
关键词
:
杂种小麦;
研究战略;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
0901 ;
摘要
:
发展杂种小麦是提高小麦产量和改进品质抗性的重要途径。杂种小麦研究至今已有将近 5 0年的历史 ,本文就中国杂种小麦育种的研究战略进行回顾和评价。主要包括 :小麦雄性不育新体系的创造及研究发展杂种小麦的关键技术 ,杂种小麦未来的发展问题和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新型化学杂交剂BAU9403的应用技术研究
[J].
张爱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张爱民
;
王道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王道全
;
陈万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陈万义
;
黄铁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黄铁城
;
聂秀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聂秀玲
;
凌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凌云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2)
:20
-24
[2]
Rht12矮秆基因在不育系繁殖中的应用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寅槐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书文
;
张爱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张爱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文春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艳萍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1)
:6
-9
[3]
将新的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小麦栽培品种的研究初报
[J].
李艳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李艳红
;
肖兴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肖兴国
;
赵广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赵广荣
;
聂秀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聂秀玲
;
张爱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张爱民
;
阎隆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阎隆飞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
(03)
:253
-256
[4]
小麦D2型细胞质光敏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艳
;
张爱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张爱民
.
中国农学通报,
1998,
(04)
:16
-18
[5]
用基因枪法将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初报
[J].
傅荣昭,曹光诚,马江生,李文彬,孙勇加,陈占宽,易明林,郅玉宝,林作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傅荣昭,曹光诚,马江生,李文彬,孙勇加,陈占宽,易明林,郅玉宝,林作辑
.
遗传学报,
1997,
(04)
:358
-361
[6]
D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成及其特性的研究
[J].
吴郁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吴郁文
;
张翠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张翠兰
;
刘春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刘春光
;
任树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任树新
;
张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张炎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4,
(17)
:1618
-1621
[7]
蓝标型小麦核雄性不育、保持系的选育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寿松
;
李万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杨陵,,陕西杨陵,,陕西杨陵,,陕西杨陵,
李万隆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洁
;
薛昌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杨陵,,陕西杨陵,,陕西杨陵,,陕西杨陵,
薛昌璞
.
作物学报,
1991,
(02)
:81
-87
[8]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应用问题研究——Ⅰ.细胞质效应和诱导单倍体问题
[J].
杨天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
杨天章
;
刘庆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
刘庆法
;
柴守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
柴守诚
;
张改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
张改生
.
陕西农业科学,
1990,
(02)
:1
-3
[9]
节节麦细胞质小麦隐性基因控制雄性不育材料的研究
[J].
张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张炎
;
吴郁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吴郁文
;
张翠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张翠兰
.
科学通报,
1986,
(15)
:1179
-1181
[10]
杂种小麦选育方法概论.[M].刘仲齐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
1
2
→
共 11 条
[1]
新型化学杂交剂BAU9403的应用技术研究
[J].
张爱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张爱民
;
王道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王道全
;
陈万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陈万义
;
黄铁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黄铁城
;
聂秀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聂秀玲
;
凌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凌云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2)
:20
-24
[2]
Rht12矮秆基因在不育系繁殖中的应用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寅槐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书文
;
张爱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张爱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文春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艳萍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1)
:6
-9
[3]
将新的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小麦栽培品种的研究初报
[J].
李艳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李艳红
;
肖兴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肖兴国
;
赵广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赵广荣
;
聂秀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聂秀玲
;
张爱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张爱民
;
阎隆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阎隆飞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
(03)
:253
-256
[4]
小麦D2型细胞质光敏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艳
;
张爱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张爱民
.
中国农学通报,
1998,
(04)
:16
-18
[5]
用基因枪法将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初报
[J].
傅荣昭,曹光诚,马江生,李文彬,孙勇加,陈占宽,易明林,郅玉宝,林作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傅荣昭,曹光诚,马江生,李文彬,孙勇加,陈占宽,易明林,郅玉宝,林作辑
.
遗传学报,
1997,
(04)
:358
-361
[6]
D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成及其特性的研究
[J].
吴郁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吴郁文
;
张翠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张翠兰
;
刘春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刘春光
;
任树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任树新
;
张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张炎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4,
(17)
:1618
-1621
[7]
蓝标型小麦核雄性不育、保持系的选育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寿松
;
李万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杨陵,,陕西杨陵,,陕西杨陵,,陕西杨陵,
李万隆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洁
;
薛昌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杨陵,,陕西杨陵,,陕西杨陵,,陕西杨陵,
薛昌璞
.
作物学报,
1991,
(02)
:81
-87
[8]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应用问题研究——Ⅰ.细胞质效应和诱导单倍体问题
[J].
杨天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
杨天章
;
刘庆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
刘庆法
;
柴守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
柴守诚
;
张改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
张改生
.
陕西农业科学,
1990,
(02)
:1
-3
[9]
节节麦细胞质小麦隐性基因控制雄性不育材料的研究
[J].
张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张炎
;
吴郁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吴郁文
;
张翠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张翠兰
.
科学通报,
1986,
(15)
:1179
-1181
[10]
杂种小麦选育方法概论.[M].刘仲齐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