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25
作者
张勇 [1 ,2 ]
张乐勤 [3 ]
汪应宏 [1 ]
陈发奎 [4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
[2] 池州学院政法管理系
[3] 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4] 池州学院经济贸易系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池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碳排放和土地利用密切相关。依据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方法,测算池州市2000—201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同时对碳源、碳汇和净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情况,计算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并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池州市碳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碳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35.835 4kt增加到2010年的1 774.016 3kt,碳排放总量递增主要以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递增为主,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具有趋同的变化趋势。2)2000—2010年池州市碳汇能力基本稳定,碳源与碳汇的比例整体呈增加趋势,由2000年的1.135 5增加到2010年的6.657 2。3)2000—2010年池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划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平稳增长3个阶段。4)地均碳排放强度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而建设用地地均碳排放强度则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地均碳排放强度、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的增长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5)碳排放量和人口总量、人均GDP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十分显著,且人均GDP对碳排放量的解释程度要大于人口总量对碳排放量的解释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16 / 2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1] 四川省广元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石洪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2
  • [2] Historical CO 2 emission and concentrations due to land use change of croplands and pastures by country.[J].Christiano Pires de Campos;Maria Silvia Muylaert;Luiz Pinguelli Ros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4, 1
  • [3] A rift in modernity? assessing the anthropogenic source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with the STIRPAT model.[J].Richard York;Eugene A. Rosa;Thomas Dietz.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2003, 10
  • [4] 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M].赖力; 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 [5] 中国气候、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M].何勇等; 编.气象出版社.2006,
  • [6] 基于STIRPAT模型的安徽省池州市建设用地扩展驱动因子测度
    张乐勤
    陈素平
    王文琴
    许信旺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9) : 1235 - 1242
  • [7]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芜湖市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郑欣
    程久苗
    郑硕
    [J]. 水土保持研究 , 2012, (03) : 259 - 262+268
  • [8] 基于STIRPAT模型的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丁唯佳
    吴先华
    孙宁
    王桂芝
    巢惟忐
    [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2, 31 (03) : 499 - 506
  • [9] 池州市2000—2010年能源足迹动态测度与驱动因子分析
    张乐勤
    司友斌
    荣慧芳
    许信旺
    [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05) : 1270 - 1280
  • [10] 安徽省会经济圈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益
    孙贤斌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3) : 394 -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