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运动对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54
作者
李宗银 [1 ]
姜华 [2 ]
汪泽成 [2 ]
王铜山 [2 ]
鲁卫华 [2 ]
吕宗刚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不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桐湾运动; 加里东运动; 海面—印支运动; 燕山—喜马拉雅运动; 气藏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所经历的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的形成和改造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此,探讨了历次构造运动对该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基于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结合野外露头勘察,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及其对储层形成、圈闭改造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认为:桐湾运动等4次构造运动控制了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其中:①桐湾运动以区域性升降运动为主,桐湾运动Ⅰ幕和Ⅱ幕造就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这2套近地表古岩溶储层的形成且大面积分布;②加里东运动形成了乐山—龙女寺大型古隆起,奠定了震旦系油气富集带形成的构造背景;③海西—印支期,震旦系以整体沉降为主,早期古隆起格局继承性发育,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进入成油高峰期,古隆起区发育大型古油藏;④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四川盆地进入前陆盆地演化阶段,震旦系被深埋,使得古油藏发生原油裂解成气,成为震旦系重要的气源;⑤晚燕山—喜马拉雅期是震旦系气藏调整的关键期。结论指出,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良好,勘探潜力大,其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古隆起斜坡带也是值得重视的勘探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何登发
    李德生
    张国伟
    赵路子
    樊春
    鲁人齐
    文竹
    [J]. 地质科学, 2011, 46 (03) : 589 - 606
  • [2] 四川盆地东南缘震旦系—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黄文明
    刘树根
    徐国盛
    王国芝
    马文辛
    张长俊
    宋光永
    [J]. 地质论评, 2011, 57 (02) : 285 - 299
  • [3] 峡东地区南华纪-寒武纪地层风化过程元素及Sr-Nd同位素演化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张永清
    凌文黎
    李方林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3) : 301 - 312
  • [4] 四川盆地威远气田和资阳含气区震旦系油气成藏差异性研究
    刘树根
    马永生
    孙玮
    蔡勋育
    刘顺
    黄文明
    徐国盛
    雍自权
    王国芝
    汪华
    盘昌林
    [J]. 地质学报, 2008, (03) : 328 - 337
  • [5]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油裂解气判定及成藏过程定量模拟
    孙玮
    刘树根
    马永生
    蔡勋育
    徐国盛
    王国芝
    雍自权
    袁海锋
    盘昌林
    [J]. 地质学报, 2007, (08) : 1153 - 1159
  • [6] 川中—川东南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沥青来源及成烃演化
    徐国盛
    袁海锋
    马永生
    刘树根
    蔡勋育
    王国芝
    盘昌林
    [J]. 地质学报, 2007, (08) : 1143 - 1152
  • [7] 上扬子区震旦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梅冥相
    周鹏
    张海
    陈永红
    聂瑞贞
    [J]. 古地理学报, 2006, (02) : 219 - 231
  • [8] 贵州江口震旦系陡山沱组沉积层序和沉积环境分析
    喻美艺
    何明华
    王约
    赵元龙
    [J]. 地质科技情报, 2005, (03) : 38 - 42
  • [9] 黔中隆起及外围南华—留纪层序地层特征附视频
    肖加飞
    何熙琦
    王尚彦
    刘爱民
    黎超
    [J]. 贵州地质, 2005, (02) : 90 - 97
  • [10] 南华-震旦系界线的锆石U-Pb年龄
    储雪蕾
    WolfgangTodt
    张启锐
    陈福坤
    黄晶
    [J]. 科学通报, 2005, (06) : 600 - 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