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山窑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分析

被引:34
作者
姜科庆
田继军
汪立今
彭雪峰
王威
机构
[1]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西山窑组; 沉积特征; 聚煤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对大量钻孔资料、测井资料、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山窑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6个体系域。通过沉积基础图件、沉积环境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西山窑组沉积演化特征:SQ1层序中,河控三角洲发育,在湖缘及泛滥平原区形成稳定的泥炭沼泽,且聚煤作用时间长,强度大,分布广,形成了稳定的厚煤层;SQ2层序中,由于构造变动频繁,后期剥蚀严重,导致聚煤作用逐渐减弱。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山窑组的沉积环境特征和煤层聚集规律的分析为下一步的煤炭勘探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204 / 121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clastic systems: concepts, merits, and pitfalls[J] . Octavian Catuneanu.Journal of African Earth Sciences . 2002 (1)
[12]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paralic coal-bearing strata: an overview[J] . Michael Holz,Wolfgang Kalkreuth,Indranil Banerje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 2002 (3)
[13]  
Newperspectives in basin analysis. Nemec W. Springer-Verlag . 1988
[14]   准噶尔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 [J].
李德江 ;
杨俊生 ;
朱筱敏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60-66+71
[15]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聚煤作用控制因素分析 [J].
何志平 ;
邵龙义 ;
康永尚 ;
刘永福 ;
罗文林 ;
齐雪峰 .
沉积学报, 2004, (03) :449-454
[16]   浅析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意义 [J].
刘豪 ;
王英民 ;
王媛 .
沉积学报, 2002, (02) :197-202
[17]   含煤地层高分辨层序地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李增学 ;
余继峰 ;
杜振川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8-12+18
[18]   煤沉积学研究现状与动态 [J].
刘光华 .
地学前缘, 1999, (S1) :101-110
[19]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构造与油气分布 [J].
刘银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5) :12-15+14
[20]   含煤岩系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和展望 [J].
邵龙义 ;
窦建伟 ;
张鹏飞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8, (01)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