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南缘晚更新世以来河流阶地的发育及其新构造运动意义

被引:15
作者
张蕾 [1 ,2 ]
张绪教 [1 ]
武法东 [1 ]
何泽新 [1 ]
田珺 [1 ]
于航 [1 ]
王春林 [3 ]
刘江红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3] 山西陵川县国土资源局
关键词
太行山; 平甸河; 晚更新世(Qp3); 河流阶地; 光释光(OSL)测年; 新构造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1 [];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太行山南缘的武家湾河流经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的过渡地带,较太行山内部其他水系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更为敏感,能较好地记录区域地壳抬升历史。以武家湾河下游平甸河为研究重点,通过野外河流阶地级序及沉积特征的调查并结合光释光(OSL)测年结果,厘定了平甸河4级河流阶地,T4、T3、T2及T1阶地河拔高度分别为61~96m、35~54m、19~43m、3~5m,分别形成于97.4kaB.P.、73.9kaB.P.、48.3kaB.P.、2.3kaB.P.,根据对阶地成因的探讨,认为T4、T3、T2阶地为构造阶地,T1阶地为气候阶地,阶地资料揭示晚更新世(Qp3)太行山南缘经历3次间歇性构造抬升后至少隆升了90m:第一次抬升26~42m、抬升速率1.11~1.79mm/a,第二次抬升11~27m、抬升速率0.43~1.05mm/a,第三次抬升16~39m、抬升速率0.35~0.85mm/a。本研究为河流阶地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研究提供了实际材料,对晚更新世太行山的形成及演化研究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91 / 7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新生代太行山南段隆升过程研究.[D].龚明权.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 05
[2]   鄂西清江下游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河流演化 [J].
常宏 ;
金维群 ;
王世昌 ;
肖尚斌 .
现代地质, 2012, 26 (01) :99-106
[3]   山西省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J].
刘成如 .
华北国土资源, 2011, (01) :17-19
[4]   渭河陇西段第七级阶地年代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J].
刘小丰 ;
刘洪春 ;
高红山 ;
潘保田 ;
李保雄 ;
范兵 .
西北地震学报, 2010, 32 (02) :144-149
[5]   西昆仑山前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其构造意义 [J].
王永 ;
王军 ;
肖序常 ;
迟振卿 ;
王彦斌 .
地质通报, 2009, 28 (12) :1779-1785
[6]   山西河曲黄河阶地序列初步研究 [J].
邱维理 ;
张家富 ;
周力平 ;
李容全 .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544-552
[7]   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构造滑脱、岩浆活动和地震 [J].
王亚妹 ;
万天丰 .
现代地质, 2008, (02) :207-229
[8]   兰州黄河阶地高精度GPS测量与构造变形研究 [J].
刘兴旺 ;
袁道阳 ;
葛伟鹏 .
西北地震学报, 2007, (04) :341-346+351
[9]   太行山南缘新生代的隆升与断陷过程 [J].
马寅生 ;
赵逊 ;
赵希涛 ;
吴中海 ;
高林志 ;
张岳桥 ;
赵汀 ;
吴珍汉 ;
扬守政 .
地球学报, 2007, (03) :219-233
[10]   最近150ka河西地区河流阶地的成因分析 [J].
胡春生 ;
潘保田 ;
高红山 ;
徐树建 .
地理科学, 2006, (05) :5603-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