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形成演化与储集层发育

被引:34
作者
冉新权 [1 ]
付金华 [1 ,2 ]
魏新善 [2 ,3 ]
任军峰 [2 ,3 ]
孙六一 [2 ,3 ]
包洪平 [2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储集层; 层序地层; 层序界面; 孔隙充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奥陶系顶面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反转入手,探讨构造演化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不同类型储集体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碳酸盐岩储集层形成演化机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为一重要的层序界面,其既代表了下部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与上部碎屑岩沉积建造之间的构造沉积转换,又代表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漫长风化剥蚀造成的区域性地层沉积间断。该界面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3次重大的构造格局演变,直接影响了奥陶系储集层的发育及后期保存。盆地东、西部奥陶系顶部岩性差异控制了发育的储集空间类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溶蚀孔洞储集体;而后期层序界面构造倒转则造成盆地东部地区岩溶孔洞型储集空间被充填,影响了有效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硬石膏结核白云岩沉积微相——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五小层为例 [J].
姚泾利 ;
魏新善 ;
张道锋 ;
王少飞 ;
黄道军 ;
季海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690-695
[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断层发现及其意义 [J].
代金友 ;
何顺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88-195
[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兼论陆表海沉积作用和早期成岩作用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附视频 [J].
雷卞军 ;
付金华 ;
孙粉锦 ;
王勇 ;
王身建 .
地层学杂志, 2010, (02) :145-153
[4]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形势与发展前景 [J].
付金华 ;
魏新善 ;
任军峰 ;
周焕顺 .
石油学报, 2006, (06) :1-4+13
[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段白云岩成因机理研究 [J].
赵俊兴 ;
陈洪德 ;
张锦泉 ;
刘小丽 ;
付锁堂 .
石油学报, 2005, (05) :42-45+51
[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研究 [J].
王雪莲 ;
王长陆 ;
陈振林 ;
田继军 .
特种油气藏, 2005, (03) :32-35+108
[7]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古地貌研究 [J].
代金友 ;
何顺利 .
石油学报, 2005, (03) :37-39+43
[8]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 [J].
杨华 ;
付金华 ;
魏新善 .
天然气工业, 2005, (04) :5-8+189
[9]   白云岩体表生成岩裸露期古风化壳岩溶的规模 [J].
侯方浩 ;
方少仙 ;
沈昭国 ;
董兆雄 ;
蒋裕强 .
海相油气地质, 2005, (01) :19-30
[10]   “干化蒸发”与“回灌重溶”——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蒸发岩成因的新认识 [J].
包洪平 ;
杨承运 ;
黄建松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27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