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梅梁湾沿岸带水体生物学与光学特性

被引:14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陈伟民
陈宇炜
吴生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
[4] 南京
关键词
梅梁湾; 光学特性; 衰减系数; 悬浮物; 叶绿素a;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 [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4 ;
摘要
基于 1998~ 1999年周年 4季原位水下光场观测资料及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1992~ 2 0 0 1年悬浮物、叶绿素 a、透明度长期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梅梁湾沿岸带第 2号站点水体的生物学与光学特性 ,探讨了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总量的日变化、垂直分布 ;光衰减系数的季节变化及光谱分布 ;影响光衰减系数的主要水色因子。结果表明 ,无论是 PAR还是光谱衰减系数其值都很高 ,其中 PAR衰减系数在 1.4 0~ 5 .30 / m间变化 ,均值为 2 .4 3± 0 .5 5 / m,秋季最大、夏季最小 ,真光层深度在 0 .87~ 3.2 9m间变化 ,均值为 1.98± 0 .4 1m;水下光谱在蓝光波段衰减最强烈 ,其次是红光、绿光 ,随着深度增加光谱成分出现绿移和红移现象 ,绿红光占得比例越来越大 ;光谱衰减系数随着波长的增加大致呈下降趋势 ,但在 6 70 nm附近有个峰值 ;基于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在混浊的沿岸带水体中影响光衰减主要因子为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叶绿素 a对 PAR衰减系数的贡献率只占到 1.5 9%~ 14 .2 1%。
引用
收藏
页码:454 / 4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珠江口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及其区域模式 [J].
曹文熙 ;
杨跃忠 ;
许晓强 ;
黄良民 ;
张建林 .
科学通报, 2003, (17) :1876-1882
[2]   太湖水体光学衰减系数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陈伟民 ;
杨顶田 ;
季江 .
水科学进展, 2003, (04) :347-353
[3]   东海初级生产力遥感反演及其时空演化机制 [J].
李国胜 ;
王芳 ;
梁强 ;
李继龙 .
地理学报, 2003, (04) :483-493
[4]   二类水体水色遥感的主要进展与发展前景 [J].
任敬萍 ;
赵进平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3) :363-370
[5]  
太湖水环境演化过程与机理[M]. 科学出版社 , 秦伯强等编著, 2004
[6]  
湖泊生态调查观测与分析[M].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黄祥飞主编, 2000
[7]  
Regional patterns of particulate spectral absorption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J] . Wenxi Cao,Yuezhong Yang,Xiaoqiang Xu,Liangmin Huang,Jianlin Zha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3 (21)
[8]  
Spectral gradients of downwelling light in a fluvial lake (Lake Saint-Pierre, St-Lawrence River)[J] . Jean-Jacques Frenette,Michael T. Arts,Jean Morin.Aquatic Ecology . 2003 (1)
[9]  
Long and short term variations in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erial: the influence on light available to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J] . Hydrobiologia . 2003 (1)
[10]  
Modeling underwater light climate in relation to sedimentation, resuspension, water quality and autotrophic growth[J] . Elisabeth H.S. Van Duin,Gerard Blom,F. Johannes Los,Robert Maffione,Richard Zimmerman,Carl F. Cerco,Mark Dortch,Elly P.H. Best.Hydrobiologia .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