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油田北三区河流相储层构型综合地质研究

被引:18
作者
何文祥 [1 ,2 ]
许雅 [1 ,2 ]
刘军锋 [3 ]
郭玮 [3 ]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
[2]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构型; 马岭油田; 油藏地球化学; Miall构型要素; 地质学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依据Miall河流相储层构型理论,综合应用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和油藏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长庆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1储层构型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Miall构型要素划分方案,将延101划分为河道、废弃河道、溢岸及洪泛平原细粒沉积4种构型要素,各构型要素间存在复杂的组合关系。具体表现为:多期河道侧向叠加,堤岸砂体位于砂体的边缘,两条河道之间由于侧向侵蚀作用而不发育溢岸沉积;多期河道侧向叠加,在两期河道之间残留堤岸砂体或泛滥平原沉积;两期河道之间堤岸砂体被冲刷剥蚀,大片砂体为河道沉积;河道砂体内发育废弃河道。同一地层单元内,可同时出现上述几种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研究 [J].
严科 ;
杨少春 ;
任怀强 .
石油学报, 2008, (06) :870-874+879
[2]   概率神经网络技术在非均质地层岩性反演中的应用 [J].
张绍红 .
石油学报, 2008, (04) :549-552
[3]  
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J]. 吴胜和,岳大力,刘建民,束青林,范峥,李宇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4]   曲流河点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J].
岳大力 ;
吴胜和 ;
刘建民 .
石油学报, 2007, (04) :99-103
[5]   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7, (03) :75-79
[6]   特高含水期油田动态监测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J].
谢进庄 ;
朱焱 ;
郑华 ;
杨为华 .
石油学报, 2006, (01) :77-80
[7]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后期改造 [J].
王守则 ;
郑孟林 ;
张发 ;
索继成 .
世界地质, 2005, (04) :356-362
[8]   地下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分析——以孤岛油田为例 [J].
何文祥 ;
吴胜和 ;
唐义疆 ;
束青林 ;
张本华 .
矿物岩石, 2005, (02) :81-86
[9]   高含水期油藏储集层物性变化特征模拟研究 [J].
王洪光 ;
蒋明 ;
张继春 ;
张国刚 ;
宋富霞 .
石油学报, 2004, (06) :53-58
[10]   一种定量判别油藏流体连通性的新方法 [J].
何文祥 ;
吴胜和 ;
龚厚琼 ;
刘逸 ;
王培荣 .
石油学报, 2004, (06) :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