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地区长6油层裂缝特征及对注水开发影响

被引:15
作者
付国民 [1 ]
孙磊 [1 ]
刘蕊 [2 ]
苗箐 [3 ]
李磊 [3 ]
机构
[1] 长安大学资源学院
[2] 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
[3]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储层裂缝; 注水开发; 长油层;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露头、岩芯、显微薄片多尺度裂缝描述及应用古地磁、地层倾角测井等裂缝检测方法,并结合注水开发动态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长6油层储层裂缝特征及其注水开发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长6储层显裂缝主要以EW为主,次为SN向,局部发育NE及NW向裂缝;微裂缝由构造缝及成岩缝组成,近平行于大裂缝方向发育;在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80°的现今应力场背景下,外力诱导致使东西向裂缝优先开启和连通,油井受效明显,含水上升快且易产生水淹,近南北向裂缝处于挤压闭合状况,裂缝孤立、连通性差,油井见效缓慢。采取适应性较好的菱形反9点注采井网形式以及不压裂投注、注水井组不同方向生产井采取不同的压裂参数等技术方法是改善裂缝向特低渗储层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7+182 +182-1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测井新技术解释有效裂缝发育规律 [J].
张树东 ;
司马立强 ;
刘萍英 ;
齐宝权 ;
贺洪举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1) :23-25+139
[2]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 [J].
曾联波 ;
李忠兴 ;
史成恩 ;
王正国 ;
赵继勇 ;
王永康 .
地质学报, 2007, (02) :174-180
[3]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 [J].
付国民 ;
刘云焕 ;
宁占强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2) :94-96+164
[4]   油气藏裂缝型储层预测方法——以济阳坳陷古潜山为例 [J].
徐旺林 ;
庞雄奇 ;
王军 ;
魏建设 ;
张淑品 .
天然气工业, 2006, (03) :32-34+158
[5]   延安地区长6油层组裂缝特征研究 [J].
王震 ;
丁辉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125-128
[6]   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预测 [J].
马如辉 .
天然气工业, 2005, (10) :60-61+168+10-11
[7]   陕甘宁盆地储层裂缝特征及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分析 [J].
张莉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 (02) :21-24
[8]   陕甘宁盆地川口油田低渗透油藏长6油层裂缝特征 [J].
张莉 ;
杨亚娟 ;
张玉玲 ;
赵阳 ;
孟志学 ;
严云奎 ;
岳乐平 .
西北地质, 2002, (02) :41-45
[9]   鄂尔多斯煤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 [J].
张泓 ;
孟召平 ;
何宗莲 .
煤炭学报, 2000, (S1) :1-5
[10]  
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M].袁士义;宋新民;冉启全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