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及通心络的保护作用

被引:34
作者
段炼 [1 ]
杨跃进 [2 ]
张海涛 [2 ]
程宇彤 [2 ]
康晟 [2 ]
赵京林 [2 ]
孟亮 [3 ]
田毅 [3 ]
叶珏 [4 ]
孟宪敏 [4 ]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2]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3]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实验动物中心
[4]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心实验室
关键词
通心络; 氧化性应激; 无再流; 心肌梗死; 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在心肌无再流中的作用以及中药通心络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中华小型猪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0.05g·kg-1.d-1)、中剂量(0.2g·kg-1.d-1)和大剂量(0.5g·kg-1.d-1)通心络治疗组,每组6只。冠状动脉阻断3h,再灌注1h建立AMI再灌注模型。测定并对比AMI前、后3h和再灌注后1h血清及再灌注后正常、再灌注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冠脉结扎3h,血T-AOC、T-SOD和GSH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再灌注后,上述指标降低和升高更显著(均P<0.01)。(2)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区心肌组织相比,模型组再灌注区心肌T-AOC、T-SOD和GSH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无再流区上述指标降低和升高比再灌注区更显著(均P<0.01)。(3)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MI3h血T-AOC、T-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均P<0.05),并显著提高再灌注1h血T-SOD含量(P<0.05);大剂量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MI3h和再灌注1h血T-AOC、T-SOD含量,抑制MDA生成(均P<0.05)。(4)中剂量通心络仅能显著提高再灌注区T-AOC含量(P<0.05),降低MDA含量(P<0.05);而大剂量则显著增加再灌注区T-AOC、T-SOD和GSH含量(均P<0.05),抑制MDA的合成(P<0.01),并显著增加无再流区T-AOC和T-SOD含量(均P<0.05),降低MDA的含量(P<0.01)。结论:机体抗氧化防御功能降低和心肌局部氧化还原稳态失衡,可能是AMI再灌注后无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中药通心络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抑制心肌局部的氧化损伤,起到了减少无再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30 / 4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超微粉通心络对冠脉结扎致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J].
张彦芬 ;
朱慧明 ;
王宏涛 ;
唐思文 ;
张会欣 ;
吴晓莉 ;
吴以岭 .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15) :1877-1880
[2]   犬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对心肌Fas/FasL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氧化应激机制 [J].
徐少东 ;
马礼坤 ;
屈朝法 ;
余华 ;
贾雪梅 ;
周青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7, (02) :307-310
[3]   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保护作用的对比 [J].
杨跃进 ;
张健 ;
吴永健 ;
唐熠达 ;
陈羲 ;
阮英茆 ;
尤士杰 ;
刘坤申 ;
陈纪林 ;
高润霖 ;
陈在嘉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6, (07) :1366-1369
[4]   通心络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内皮素-1的影响 [J].
赵京林 ;
杨跃进 ;
尤士杰 ;
荆志成 ;
吴永建 ;
杨伟宪 ;
陈纪林 ;
高润霖 ;
陈在嘉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0) :902-906
[5]   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护性研究 [J].
尤士杰 ;
杨跃进 ;
陈可冀 ;
高润霖 ;
吴永健 ;
张健 ;
荆志诚 ;
白东峰 ;
王燕武 ;
陈纪林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05) :433-437
[6]   中药通心络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 [J].
杨跃进 ;
赵京林 ;
荆志成 ;
吴永健 ;
尤士杰 ;
杨伟宪 ;
孟亮 ;
田毅 ;
陈纪林 ;
高润霖 ;
陈在嘉 .
中华医学杂志, 2005, (13) :883-888
[7]  
The no-reflow phenomenon: A basic mechanism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J] . T. Reffelmann,R. A. Kloner.Basic Research in Cardiology . 2006 (5)
[8]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lycopene in the experimental model of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J].
Pankaj Bansal ;
Suresh Kumar Gupta ;
Shreesh Kumar Ojha ;
Mukesh Nandave ;
Rajan Mittal ;
Santosh Kumari ;
Dharamvir Singh Arya .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 2006, 289 :1-9
[9]   No-reflow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death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J].
Resnic, FS ;
Wainstein, M ;
Lee, MKY ;
Behrendt, D ;
Wainstein, RV ;
Ohno-Machado, L ;
Kirshenbaum, JM ;
Rogers, CDK ;
Popma, JJ ;
Piana, R .
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3, 145 (01) :42-46
[10]  
Reperfusion injury: Experimental evidence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 Giuseppe Ambrosio,Isabella Tritto.American Heart Journal . 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