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体细胞无性系雄性不育突变

被引:4
作者
范树国
梁承邺
刘鸿先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广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广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无性系; 幼穗培养;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突变体; 恢保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 5个类型的水稻不育系进行了幼穗培养 ,在红源 A、包源 A和 W6154s中 ,共获得了 10例雄性不育变异株 ,水稻花粉败育可分为无花粉、典败、圆败和染败四种类型。发现了不育花粉败育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现象。对雄性不育变异株用一批现有 CMS不育系的保持系和恢复系进行测交和回交 ,有的变异株其恢保关系发生了变化 ,由包台型变成了野败型 ;有的变异株找不到恢复系 ;而有的变异株则找不到保持系 ,表现为核不育的性质
引用
收藏
页码:482 / 4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水稻雄性不育系及雄性不育突变体筛选研究进展 [J].
范树国 ;
梁承邺 ;
刘鸿先 .
植物学通报, 1998, (S1) :8-18
[2]   日本的农业生物技术 [J].
孙国凤 .
世界农业, 1997, (06) :46-48
[3]   水稻TRB型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产生和特性 [J].
戚秀芳 ;
赵成章 ;
杨长登 ;
吴连斌 .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01) :11-15
[4]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R1、R2代中的雄性育性变异观察 [J].
范树国,梁承邺 .
遗传学报, 1995, (04) :293-301
[5]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分子基础 [J].
张春义 ;
杨汉民 .
遗传, 1994, (02) :44-48
[6]   植物雄性不育的分子基础 [J].
孙俊 ;
朱英国 .
遗传, 1993, (02) :38-41
[7]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 [J].
李继耕 .
遗传, 1992, (02) :37-40
[8]   籼稻体细胞无性系雄性不育突变的类型 [J].
凌定厚 ;
马镇荣 ;
陈梅芳 ;
梁承邺 ;
何炳森 .
遗传学报, 1991, (02) :132-139+196
[9]   籼稻体细胞无性系雄性不育变异及其表现(英文) [J].
凌定厚 ;
梁承邺 ;
马镇荣 ;
陈梅芳 ;
何炳森 .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01) :15-21
[10]   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翻译产物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J].
刘祚昌 ;
赵世民 ;
詹庆才 ;
陈一吾 .
遗传学报, 1989, (01)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