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力量的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

被引:9
作者
李怡乐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工人力量; 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 利润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2 [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将工人力量的变化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当中,考察了劳资间相对力量变化作用于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机制。其中,工人力量对劳动生产率的矛盾关系表现为,抑制工人力量以降低剩余价值生产的不确定性和调动工人主动性推动技术创新之间的矛盾;工人权力对利润率的关系表现为,削弱工人议价力提高利润份额和改善对工人的分配促进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冲突。在中国的改革进程中,剩余劳动力条件、劳动力再生产与就业体制变革共同塑造了工人力量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变化。参考社会学研究对工人力量类型的划分,本文寻找适当指标构建出工人力量变化的指数。经验分析显示,工人力量的相对下降对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也通过工资份额的下降作用于利润率的增长,曾经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一作用机制正在受到工人力量上升和全球性生产相对过剩的挑战。当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应再复制新自由主义积累体制的"利润修复"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44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行业比较、地区差距及影响因素 [J].
董敏杰 ;
梁泳梅 ;
张其仔 .
经济研究, 2015, 50 (01) :84-98
[2]   重塑“中国模式” [J].
卢荻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5, 6 (01) :102-115
[3]   中国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变动及其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 [J].
李怡乐 ;
孟捷 .
经济学家, 2014, (12) :21-32
[4]  
中国工业部门利润率动态:1981~2009年.[J].鲁保林;.海派经济学.2014, 02
[5]   工人议价力之构成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2008年以来中国工人议价力变化初探 [J].
李怡乐 ;
罗远航 .
财经科学, 2014, (05) :62-73
[6]   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基于一个贯通的增长理论框架 [J].
蔡昉 .
经济研究, 2013, 48 (11) :4-16+55
[7]   改革以来劳动力商品化和雇佣关系的发展——波兰尼和马克思的视角 [J].
孟捷 ;
李怡乐 .
开放时代, 2013, (05) :74-106
[8]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 [J].
蔡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1) :56-71+206
[9]   新自由主义积累体制的矛盾与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 [J].
孟捷 .
学术月刊, 2012, 44 (09) :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