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动态变化

被引:41
作者
俞月凤 [1 ,2 ,3 ]
宋同清 [1 ,2 ]
曾馥平 [1 ,2 ]
彭晚霞 [1 ,2 ]
温远光 [4 ]
黄承标 [4 ]
吴庆标 [4 ]
曾昭霞 [1 ,2 ]
于扬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广西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生物量; 林龄; 回归模型; 杉木人工林; 广西;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3.0358
中图分类号
S718.55 [森林生态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5个年龄(6、16、23、32和50年生)共15块1000 m2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5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杉木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回归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除16~23年生因间伐略有下降外均随林龄而增加,6、16、23、32和50年生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62.73、172.51、141.65、192.30、247.32 Mg.hm-2,其中活体植物占95.76%~98.39%;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占绝对优势,为89.77%~96.55%,其随林龄的变化与总生物量一致,其次为地上凋落物,占1.61%~4.24%,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较小,分别占0.01%~4.26%和0.27%~4.07%,分别以6和23年生最大;乔木层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54.89%~75.97%,根占11.91%~12.66%,均随林龄而增加,枝、叶分别占11.86%~15.19%和4.80%~13.17%,均随林龄而下降;灌木层器官分配除50年生杉木人工林枝相对生物量小于叶,23和50年生杉木人工林根相对生物量大于枝外,其大小顺序为枝>根>叶;草本层分配以6和23年生杉木人工林地上相对生物量最大,其他林龄相反;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各层次及总生物量具有良好的优化增长模型,其32年生人工林总生物量与其他森林类型相比,处于中上等,是一个光合效率高、固碳潜力大的速生丰产优良造林树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660 / 16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连栽14年生杉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结构特征 [J].
杨超 ;
田大伦 ;
康文星 ;
项文化 ;
闫文德 ;
方晰 ;
梁小翠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 (05) :1-6
[2]   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配动态 [J].
黄志宏 ;
田大伦 ;
康文星 ;
项文化 ;
闫文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 (05) :37-43
[3]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估算模型的选择[J]. 李燕,张建国,段爱国,相聪伟.应用生态学报. 2010(12)
[4]  
不同林龄尾细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能量分配[J]. 周群英,陈少雄,韩斐扬,陈文平,吴志华.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5]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J].
侯振宏 ;
张小全 ;
徐德应 ;
于澎涛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05) :97-103
[6]   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分布 [J].
马明东 ;
江洪 ;
刘跃建 .
林业科学, 2008, (03) :34-39
[7]   森林生物量模型综述 [J].
王维枫 ;
雷渊才 ;
王雪峰 ;
赵浩彦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02) :58-63
[8]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J].
吕晓涛 ;
唐建维 ;
何有才 ;
段文贵 ;
宋军平 ;
许海龙 ;
朱胜忠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1) :11-22
[9]   中国不同气候带各类型森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 [J].
李高飞 ;
任海 .
热带地理, 2004, (04) :306-310
[10]   西双版纳热带人工雨林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 [J].
唐建维 ;
张建候 ;
宋启示 ;
黄自云 ;
李自能 ;
王利繁 ;
曾荣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