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刍议

被引:10
作者
胡卫萍
郑剑
机构
[1]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隐私; 个人信息权; 民事确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2009年《侵权责任法》第2条,明确列举了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民事权益。而随后的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对《侵权责任法》中"隐私权"涵义的解读,引起了人们对隐私权背后的个人信息权益的关注。论文从隐私权解读的角度,比较分析确认了个人信息与隐私相互交融、彼此独立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并从我国人格权法律发展的角度,详细论证了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其丰富完善人格权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必要性及路径 [J].
熊庄 .
新西部(下半月), 2010, (02) :44+42-44
[2]   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权利基础 [J].
齐强军 ;
齐爱民 ;
陈琛 .
青海社会科学, 2010, (01) :187-189
[3]  
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的核心——从隐私权到对本人信息的控制权.[J].李朝晖;.南方论丛.2009, 03
[4]  
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的核心——从隐私权到对本人信息的控制权.[J].李朝晖;.南方论丛.2009, 03
[5]   个人信息概念的界定及其法律分析 [J].
杨会永 .
重庆社会科学, 2009, (09) :89-91
[6]   个人信息权及其民法保护 [J].
张振亮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41-46
[7]   自然人具体人格权的法律探讨 [J].
尹田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 (03) :17-23
[8]   论人格权(上) [J].
王冠 .
政法论坛, 1991, (03) :49-55+4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M].周汉华; 著.法律出版社.2006,
[10]  
人身权法论.[M].杨立新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