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江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

被引:3
作者
高迪 [1 ]
邵龙义 [1 ]
吴克平 [2 ]
王峰 [2 ]
邵凯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2] 吉林省煤炭地质调查总院
关键词
浑江煤田; 含煤岩系; 层序地层; 聚煤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运用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浑江煤田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岩系的层序,探讨了聚煤作用的控制因素。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共识别出4个层序边界,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为分析煤层厚度与地层厚度及砂岩百分含量的关系,绘制了三维相关图。研究表明,层序2地层厚度在40~70 m时,层序3地层厚度在50~80 m时,煤层发育较厚,而此时砂岩百分含量小于50%,表明有利于煤层聚积的环境是沉降速率中等、陆源碎屑供给相对较少的沉积环境,主要是三角洲间湾以及下三角洲平原地区。研究区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中,不同层序沉积时期,煤层的分布有所不同,对于层序2来说,主要可采煤层分布在最大海泛带两侧,而层序3主要可采煤层分布在海侵面附近,此时较低的泥炭堆积速率与较慢的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相平衡,从而形成该煤层。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06+415 +4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J].
邵龙义 ;
鲁静 ;
汪浩 ;
张鹏飞 ;
韩德馨 .
古地理学报, 2008, (06) :561-570
[2]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聚煤模式 [J].
邵龙义 ;
肖正辉 ;
汪浩 ;
鲁静 ;
周俊 .
地质科学, 2008, (04) :777-791
[3]   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含煤远景 [J].
吴克平 ;
刘颖鑫 ;
鲁艳平 .
吉林地质, 2008, (02) :73-78
[4]   晋东南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 [J].
邵龙义 ;
肖正辉 ;
何志平 ;
刘永福 ;
尚潞君 ;
张鹏飞 .
古地理学报, 2006, (01) :43-52
[5]   广西合山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层序地层分析 [J].
邵龙义 ;
陈家良 ;
李瑞军 ;
张鹏飞 .
沉积学报, 2003, (01) :168-174
[6]   海侵事件成煤作用—— 一种新的聚煤模式 [J].
李增学 ;
魏久传 ;
韩美莲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1) :120-124
[7]   旋回频率曲线在幕式聚煤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南地区上二叠统为例 [J].
郝黎明 ;
邵龙义 ;
时宗波 ;
张鹏飞 .
古地理学报, 2000, (04) :14-21
[8]   华北石炭、二叠系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 [J].
李宝芳 ;
温显端 ;
李贵东 .
地学前缘, 1999, (S1) :81-94
[9]   华北地台西缘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早期海水进退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 [J].
彭格林 ;
钟蓉 ;
唐伟忠 .
古地理学报, 1999, (02) :18-27
[10]   试论层序地层学在1∶5万区调工作中的应用—以浑江地区为例 [J].
周晓东 ;
殷长健 ;
陈跃军 .
吉林地质, 1997, (02) :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