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7 条
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被引:62
作者:

邵龙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鲁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鹏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来源:
关键词:
近海型含煤岩系;
沉积学;
层序地层;
聚煤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层序地层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方法学科,并在聚煤作用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就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历史以及煤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近海环境的聚煤作用实际上是海平面(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发生的,同时提出煤层厚度受泥炭堆积速率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的控制:靠陆一侧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最大海泛面位置;而靠海一侧障壁—潟湖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初始海泛面的位置;但就整个三级复合层序来说,层序中厚度最大、分布最广的煤层主要分布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最大的最大海泛面附近的位置。对于中国晚古生代近海型煤系中常见的"根土岩—煤—石灰岩"序列,聚煤作用发生于海相石灰岩"滞后时段",即在海侵之后、海相石灰岩层真正沉积下来之前的时段,这一时段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平衡,有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561 / 57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 [1] 中国西南地区二叠纪乐平世陆生生物大灭绝期煤中砷和硒的演化及古环境意义[J]. 古地理学报, 2008, (04) : 385 - 39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会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晋东南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J]. 古地理学报, 2006, (01) : 43 - 52邵龙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资源与地球科学系肖正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资源与地球科学系何志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刘永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尚潞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张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 [3] 广西合山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层序地层分析[J]. 沉积学报, 2003, (01) : 168 - 174邵龙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地球科学系陈家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地球科学系李瑞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张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 [4] 华北地台晚古生代海侵模式雏议[J]. 古地理学报, 2001, (01) : 15 - 24张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邵龙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代世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 [5] 海侵事件成煤作用—— 一种新的聚煤模式[J].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1) : 120 - 124李增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系!山东泰安魏久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系!山东泰安韩美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系!山东泰安
- [6] 旋回频率曲线在幕式聚煤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南地区上二叠统为例[J]. 古地理学报, 2000, (04) : 14 - 2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邵龙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开发工程系!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开发工程系!北京
- [7] 华北石炭、二叠系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J]. 地学前缘, 1999, (S1) : 81 - 94李宝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温显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贵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8] 华北地台西缘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早期海水进退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J]. 古地理学报, 1999, (02) : 18 - 2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钟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唐伟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
- [9]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的新认识——兼论河北南部晚古生代层序地层格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9, (01) : 27 - 31邵龙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张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窦建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宋丽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 [10] 含煤岩系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和展望[J].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8, (01) : 6 - 11邵龙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窦建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张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