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习惯法对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能贡献

被引:11
作者
韦志明
机构
[1]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政法系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国家法; 民族习惯法; 可能贡献;
D O I
10.14137/j.cnki.issn1003-5281.2007.06.013
中图分类号
D920.4 [学习、研究];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083305 ; 1204 ;
摘要
在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样也是很重要的课题。很显然,法律的保护不能缺席。问题也恰恰就在这里,法律(国家法)能否有效并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现在看来仍然是个有待时间验证的问题。因此,在法律(国家法)"能力"有限或"作用"有限的前提下,寻找其他途径以辅佐国家法保护西部生态环境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浅析壮族习惯法 [J].
张万友 .
绥化学院学报, 2006, (05) :53-54
[3]   反思与整合:构建当代多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 [J].
杨福泉 .
云南社会科学, 2006, (04) :86-91
[4]   地方性知识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青海藏区习惯法为例 [J].
马晓琴 ;
杨德亮 .
青海社会科学, 2006, (02) :134-139
[7]   藏族传统文化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关于西部大开发一些问题的思考 [J].
降边嘉措 .
西北民族研究, 2002, (03) :176-185
[8]   论藏区自然禁忌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J].
南文渊 .
西北民族研究, 2001, (03) :21-29
[9]  
清华法治论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高鸿钧主编, 2005
[10]  
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M]. 法律出版社 , 田成有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