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宪法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无效力

被引:51
作者
黄宇骁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基本权利; 人权; 第三人效力; 道德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基本权利是否具有第三人效力的问题与公私法划分没有必然联系。间接第三人效力方法的本质是德国独创的宪法导向性解释。整个法律体系背后的价值基础是超实定法的道德理论,宪法是道德理论实证化的"操作规程",基本权利规范是操作规程中的"注意事项",其本质是国家与公民道德关系的先予实证化;法律是道德理论实证化的主要形式表现,它在不违反宪法的前提下规定怎么样的内容依赖于政治过程,其价值源泉来源于道德价值而不是宪法。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秩序理论体现了德国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的桎梏。基本权利保护义务理论存在原理上错误,也代替不了客观价值秩序理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代表的超实定法社会主义道德理论才是我国实定法背后的价值秩序。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206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31]   基本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功能 [J].
陈征 .
法学研究, 2008, (01) :51-60
[32]   论宪法基本权利在民法中的效力 [J].
谭九生 ;
邓刚宏 .
政治与法律, 2007, (05) :94-99
[33]   西方自然法理论在当代的转向 [J].
申建林 .
世界哲学, 2007, (02) :76-80
[34]   德国基本权第三人效力问题 [J].
张巍 .
浙江社会科学, 2007, (01) :107-113
[35]   各自为战抑或互通款曲?——小议宪法基本权利与民事权利的关系 [J].
冯健鹏 .
浙江社会科学, 2007, (01) :113-117
[36]   对宪法权利规范对第三人效力的再认识——以对宪法性质的分析为视角 [J].
陈道英 ;
秦前红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02) :49-55
[37]   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 [J].
张翔 .
法学研究, 2005, (03) :21-36
[38]   法定权利的伦理学分析 [J].
刘雪斌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5, (02) :71-78
[39]   论宪法效力的界定及其对私法的影响 [J].
张千帆 .
比较法研究, 2004, (02) :1-18
[40]   宪法“私法”适用的法理分析 [J].
刘志刚 .
法学研究, 2004, (02) :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