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置与重构:村民自治的主体缺失与制度干预——以苏北黄江县为例

被引:30
作者
田雄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村民流动; 村民自治; 制度虚置; 国家干预; 政党下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文章在以县域为分析单元的基础上认为,在城乡差距现状尚未根本扭转的现实下,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出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出现了"虚置"状态。村干部权力来源合法性缺失,权力日常运作缺乏农民的有效监督,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缺乏农民有效参与。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支撑的农村治理体制与变动的农村社会不相适应,村民自治制度文本与日常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张力。在村民自治研究热潮冷却之后,重新回顾和反思这一制度,犹未过时。文章提出,国家制度设置应与转型期农村社会基础相适应,以政党下乡和干部下乡为主要途径,实现村干部专职化,强化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力度和国家基层治理能力,有着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2+122 +1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村民自治的时代特征及未来趋势 [J].
程同顺 .
人民论坛, 2013, (26) :8-10
[2]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治理模式的变革 [J].
陆益龙 .
人民论坛, 2013, (26) :14-15+117
[3]   乡村社会的变动与村民自治的实践——国家与社会视角下的乡村政治解析 [J].
宫银峰 ;
刘涛 .
长白学刊, 2010, (01) :36-41
[4]   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缺失与强化 [J].
何晓红 .
政治学研究, 2009, (01) :95-102
[5]   “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 [J].
徐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3) :2-8
[6]   关于村民自治主体性的若干思考 [J].
程为敏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3) :126-133+208
[7]   "民工潮"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J].
徐增阳 .
政治学研究, 2004, (01) :61-70
[8]   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 [J].
蔡定剑 .
战略与管理, 2003, (02) :35-56
[9]   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 [J].
李强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1) :125-136+207
[10]   理论虚置化:村民自治神话的背后 [J].
王中人 ;
贺更行 .
社会科学论坛, 2002, (03) :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