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中段前山带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

被引:14
作者
郭兵
刘树根
刘顺
李智武
孙玮
田小彬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前山带; 构造特征; 地质演化; 龙门山中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论述了龙门山中段前山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并讨论了龙门山中段地质演化过程。研究认为:龙门山中段前山带主要由北川—映秀断裂、安县—都江堰断裂2条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大断裂和两者之间的彭灌推覆体组成。其中,北川—映秀断裂早期以弱韧性逆冲为主,晚期发育浅部的脆性变形,而安县—都江堰断裂为简单的脆性变形,推覆体内部发育大量与推覆作用有关的逆冲断片,总体上呈叠瓦状分布,由北西向南东推覆。该区地质演化特征:震旦纪—中三叠世为稳定大陆边缘环境,晚三叠世早期过渡为陆相碎屑岩沉积阶段,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沉积末,与逆冲推覆构造相伴生的前陆盆地出现,后期逆冲推覆活动进一步发展,新生代时期整体抬升,大规模逆冲推覆,形成现今的复杂构造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四川盆地白云岩成因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J].
刘树根 ;
黄文明 ;
张长俊 ;
赵霞飞 ;
戴苏兰 ;
张志敬 ;
秦川 .
岩性油气藏, 2008, (02) :6-15
[2]   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J].
李云 ;
时志强 .
岩性油气藏, 2008, (01) :27-32
[3]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平衡剖面分析 [J].
陈竹新 ;
贾东 ;
张惬 ;
魏国齐 ;
李本亮 ;
魏东涛 ;
沈扬 .
地质学报, 2005, (01) :38-45
[4]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发育 [J].
贾东 ;
陈竹新 ;
贾承造 ;
魏国齐 ;
李本亮 ;
张惬 ;
魏东涛 ;
沈扬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3) :402-410
[5]   龙门山印支运动主幂辨析——再论安县构造运动 [J].
王金琪 .
四川地质学报, 2003, (02) :65-69
[6]   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的变形特征 [J].
马永旺 ;
杨尽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3) :236-240
[7]   龙门山中-南段构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 [J].
吴山 ;
赵兵 ;
苟宗海 ;
邓明森 ;
邓江红 ;
胡新伟 .
矿物岩石, 1999, (03) :82-85
[8]   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构造特征 [J].
胡新伟,邓江红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6, (03) :101-106
[9]   龙门山冲断带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的沉降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戴苏兰 ;
Dennis Arne ;
C.J.L.Wilson .
地质学报, 1995, (03) :205-214
[10]   C-俯冲带及对中国中西部造山带形成的作用 [J].
罗志立,宋鸿彪,赵锡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2) :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