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白云岩成因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68
作者
刘树根 [1 ]
黄文明 [1 ]
张长俊 [1 ]
赵霞飞 [1 ]
戴苏兰 [2 ]
张志敬 [1 ]
秦川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
关键词
白云岩成因; 碳酸盐岩; 热液白云石化;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到中三叠统主要是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勘探已发现震旦系、寒武系等15个碳酸盐岩含气层系。其中,上震旦统与寒武系碳酸盐岩基本上完全白云石化,其余层位也具有不同程度白云石化。对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白云岩成因机理或模式,不同学者具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原生、准同生、渗透回流、混合水、埋藏成因、热液成因、淋滤玄武岩成因及生物成因等8种模式。白云岩储层是现今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最为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之一,白云石化是四川盆地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的必要条件。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白云石化埋藏成因模式与混合水模式受到广泛质疑,可能为热液成因。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中2次地裂运动及其导致的广泛的流体活动背景,致使热液白云石化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普遍。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8 条
  • [1] 桩海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作用研究
    刘树根
    时华星
    王国芝
    宋明水
    黄思静
    覃建雄
    徐春华
    何建军
    徐国盛
    雍自权
    [J]. 天然气工业, 2007, (10) : 1 - 5+129
  • [2]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储集层致密化过程研究
    刘树根
    马永生
    黄文明
    蔡勋育
    张长俊
    王国芝
    徐国盛
    雍自权
    盘昌林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 485 - 496
  • [3] 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
    马永生
    [J]. 石油学报, 2007, (02) : 9 - 14+21
  • [4]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及分布
    曾伟
    黄先平
    杨雨
    王兴志
    [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1) : 19 - 22+139
  • [5] 川东北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形成研究
    何莹
    郭旭升
    张克银
    赵勋
    边树涛
    周文英
    [J]. 天然气工业, 2007, (01) : 12 - 16+146
  • [6] 白云石化作用及白云岩问题研究述评
    汤朝阳
    王敏
    姚华舟
    段其发
    赵希林
    [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 (03) : 205 - 210
  • [7] 四川盆地芭蕉场石炭系储层特征研究
    杨天泉
    梅清
    张红梅
    李爱国
    [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6, (03) : 1 - 4+7+69
  • [8] 川东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锶含量、锶同位素组成与白云石化流体
    黄思静
    HairuoQING
    裴昌蓉
    胡作维
    吴素娟
    孙治雷
    [J]. 岩石学报, 2006, (08) : 2123 - 2132
  • [9] “白云岩问题”与“前寒武纪之谜”研究进展
    王勇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8) : 857 - 862
  • [10] 激光显微取样技术在川东北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罗平
    苏立萍
    罗忠
    崔京钢
    闫继红
    [J]. 地球化学, 2006, (03) : 325 -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