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经历了3个成岩演化阶段: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浅埋—中埋成岩阶段、深埋成岩阶段。主要成岩作用有:泥晶化、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石化、溶蚀和破裂等。其中,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改善储集性能的主要有利因素。溶蚀作用发生在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以早期大气淡水渗滤作用形成选择性溶蚀和深埋藏阶段含CO2和H2S流体对全岩的溶蚀作用为主。白云石化作用,以早成岩阶段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为主,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次之。与复杂的成岩作用对应,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孔隙大体也经历了4次重要的演变:沉积时原始孔隙度为35%、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后的25%、浅埋—中埋成岩阶段后的5.5%、深埋成岩阶段的10%。由此认为,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相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主要依赖于白云石化作用和深埋成岩阶段的非选择性溶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