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形成研究

被引:21
作者
何莹 [1 ]
郭旭升 [2 ]
张克银 [1 ]
赵勋 [3 ]
边树涛 [4 ]
周文英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3]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彩南油田作业区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北; 早三叠世; 鲕粒滩; 储集层; 成岩作用; “甜点”储集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经历了3个成岩演化阶段: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浅埋—中埋成岩阶段、深埋成岩阶段。主要成岩作用有:泥晶化、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石化、溶蚀和破裂等。其中,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改善储集性能的主要有利因素。溶蚀作用发生在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以早期大气淡水渗滤作用形成选择性溶蚀和深埋藏阶段含CO2和H2S流体对全岩的溶蚀作用为主。白云石化作用,以早成岩阶段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为主,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次之。与复杂的成岩作用对应,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孔隙大体也经历了4次重要的演变:沉积时原始孔隙度为35%、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后的25%、浅埋—中埋成岩阶段后的5.5%、深埋成岩阶段的10%。由此认为,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相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主要依赖于白云石化作用和深埋成岩阶段的非选择性溶蚀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6+146 +146-1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川东北飞仙关组HS的分布与古环境的关系
    朱光有
    张水昌
    梁英波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 65 - 69
  • [2]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
    谢增业
    田世澄
    单秀琴
    杨威
    李剑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 31 - 34
  • [3]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分析
    徐世琦
    洪海涛
    张光荣
    何智慧
    胡恒智
    陈莎
    [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4, (01) : 1 - 3+61
  • [4] 氧、碳同位素在白云岩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余志伟
    [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9, (02) : 35 - 37
  • [5] 碳酸盐岩油气勘探[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马永生,田海芹编著, 1999
  • [6] 沉积岩石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冯增昭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