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地球化学指标指示的32~9 ka B.P.罗布泊地区环境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被引:22
作者
罗超 [1 ]
彭子成 [1 ]
杨东 [2 ]
刘卫国 [3 ]
贺剑峰 [1 ]
刘桂建 [1 ]
张彭熹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二部)
关键词
地球化学指标; 环境变化序列; 区域和全球特征; 罗布泊;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8.02.005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3 ;
摘要
对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罗北洼地的CK-2钻孔柱样,自距顶0.94m到10.35m部分,以5cm间距采样,6个样的质谱-铀系法年龄为32~9kaB.P.,用仪器-化学分析法得到了样品中Na、K、Ca、Mg、Fe、Cu、Hg、Zn、Mn、Sr、As、Pb、P、Cl和TOC共15种元素的含量。通过对元素含量变化和主成分序列分析,探讨了罗布泊地区在32~9kaB.P.期间,经历的从末次盛冰期(阶段Ⅰ)、暖干期(阶段Ⅱ)、末次冰期晚期(阶段Ⅲ),到全新世早期(阶段Ⅳ)的不同程度冷湿与暖干的变化阶段。与格陵兰冰芯(GISP2)和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序列对比结果表明,罗布泊地区经历了MIS3晚期、MIS2和早MIS1早期。在罗布泊环境演化序列中也出现了发生在北大西洋冰漂碎屑的Heinrich事件(H3、H2和H1)和新仙女木(YD)事件,以及快速回暖的D/O事件(IS4、IS3、IS2和IS1)。这表明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影响到中纬度西风带的强度、相位和位移,制约了我国西北干旱化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的格局。为此,罗布泊地区的湖相沉积环境不仅记录了受到西风带、青藏高原隆升以及远离东亚和南亚季风影响所具有区域性的冷湿与暖干的水热配置特点,并且还具有全球变化的印迹。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新疆罗布泊地区近3.2万年沉积物的气候环境记录 [J].
罗超 ;
杨东 ;
彭子成 ;
张兆峰 ;
刘卫国 ;
贺剑峰 ;
张彭熹 .
第四纪研究, 2007, (01) :114-121
[2]   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以新疆博斯腾湖记录为例 [J].
陈发虎 ;
黄小忠 ;
杨美临 ;
杨勋林 ;
范育新 ;
赵晖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881-887
[3]   甘肃庄浪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元素分布特征及意义 [J].
刘安娜 ;
庞奖励 ;
黄春长 ;
王利军 .
地球化学, 2006, (04) :453-458
[4]   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地层的磁化率与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研究 [J].
马春梅 ;
朱诚 ;
朱光耀 ;
王吉怀 ;
黄润 ;
顾维玮 .
地层学杂志, 2006, (02) :124-130
[5]   罗布泊地区环境变迁和西部干旱区未来发展 [J].
赵生才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8) :920-923
[6]   罗布泊AK1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与古气候 [J].
王永 ;
赵振宏 ;
林景星 .
地球学报, 2004, (06) :653-658
[7]   晚冰期以来青海湖沉积物多指标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演化 [J].
沈吉 ;
刘兴起 ;
R.Matsumoto ;
王苏民 ;
羊向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6) :582-589
[8]   夏季区域西风指数对中国西北地区水汽场特征影响的对比分析 [J].
冯文 ;
王可丽 ;
江灏 .
高原气象, 2004, (02) :271-275
[9]   萨拉乌苏河流域末次间冰期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主元素记录 [J].
吕玉晓 ;
李保生 ;
靳鹤龄 ;
David Dian ZHANG ;
余雪飞 .
中国沙漠, 2004, (02) :24-31
[10]   末次间冰期以来古里雅冰芯微粒记录与极地冰芯的对比 [J].
邬光剑 ;
姚檀栋 ;
L.G.Thompson ;
李忠勤 .
科学通报, 2004, (05) :47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