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典型温性天然草地固碳特征

被引:16
作者
季波 [1 ,2 ,3 ]
谢应忠 [1 ]
何建龙 [2 ,3 ]
王占军 [2 ,3 ]
蒋齐 [2 ,3 ]
机构
[1] 宁夏大学农学院
[2]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
[3] 宁夏防沙治沙与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天然草地; 植被碳储量; 土壤有机碳储量; 碳分布;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2011.010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宁夏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4种温性典型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构成特征。结果表明: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植被总生物量分别为1178.91、481.22、292.80和209.09 g·m-2。其中,地下根系生物量是构成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植被总生物量的主体,分别占总生物量的73.1%和56.6%;地上植被生物量是构成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植被总生物量的主体,分别占总生物量的50.3%和47.6%;枯落物生物量占比较低,分别仅为8.5%、8.0%、6.4%和16.2%。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4种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3.90、5.94、2.69和2.37 kg·m-2,其中植被碳储量分别为470.26、192.23、117.17、83.36 g·m-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3.43、5.75、2.58和2.29 kg·m-2,土壤有机碳储量是构成宁夏典型天然草地碳储量的主体,分别占到了生态系统碳储量的96.6%、96.8%、95.6%和96.5%。4种草地类型植被总生物量、植被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均表现为: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
引用
收藏
页码:3657 / 36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向灌丛地人为转变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响应[J]. 郭天斗,于露,孙忠超,马彦平,赵亚楠,梁丹妮,李志丽,王红梅.应用生态学报. 2020(08)
[2]   中国北方自然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J].
陈心桐 ;
徐天乐 ;
李雪静 ;
赵爱花 ;
冯海艳 ;
陈保冬 .
生态学杂志, 2019, 38 (04) :1133-1140
[3]  
河南典型暖(热)性草地固碳特征及区域差异[J]. 赵威,李琳,王艳杰,李亚鸽,王艳芳,王馨.应用生态学报. 2018(06)
[4]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与土壤固碳量研究 [J].
程积民 ;
程杰 ;
杨晓梅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3) :401-411
[5]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变化 [J].
方精云 ;
杨元合 ;
马文红 ;
安尼瓦尔·买买提 ;
沈海花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 40 (07) :566-576
[6]   羊草草原碳循环过程的模拟与验证 [J].
程迁 ;
莫兴国 ;
王永芬 ;
林忠辉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1) :60-70
[7]  
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J]. 蔡晓布,周进.应用生态学报. 2009(11)
[8]   我国北方温带草原碳循环研究进展 [J].
戴雅婷 ;
那日苏 ;
吴洪新 ;
王海 ;
秦艳 ;
王宁 ;
赵海霞 .
草业科学, 2009, 26 (09) :43-48
[9]   内蒙古温带草地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马文红 ;
杨元合 ;
贺金生 ;
曾辉 ;
方精云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8, (01) :84-92
[10]   新疆草地植被的地上生物量 [J].
安尼瓦尔·买买提 ;
杨元合 ;
郭兆迪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52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