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草地植被与土壤固碳量研究

被引:27
作者
程积民 [1 ,2 ]
程杰 [2 ]
杨晓梅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天然草地; 固碳量; 碳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在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采用样带多点调查与定位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封禁初期和封禁11 a草地生物量与固碳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种草地类型地上活体植物、凋落物/地下活体根系和土壤中碳密度与碳储量分布规律均为森林草原>梁塬典型草原>丘陵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地封禁11 a,地上活体植物、凋落物0、~100 cm活体根系和土壤中碳密度总量,森林草原类型为63.38~97.65 t.hm-2,梁塬典型草原类型为49.04~68.80t.hm-2,丘陵典型草原类型为52.33~62.11 t.hm-2,荒漠草原类型为11.93~19.62 t.hm-2;碳储量4种草地类型分别为230.287 7 Tg C、332.306 7 Tg C、484.055 5 Tg C和113.856 3 Tg C;黄土高原草地总固碳量为573.10 Tg C,其中:活体植物为42.89 Tg C,占总固碳量的7.48%;凋落物为80.40 Tg C,占14.03%;活体根系为108.66 Tg C,占18.96%;土壤为341.15 Tg C,占59.53%。这充分表明,封禁不仅能使草地植被快速恢复和生物量增加,而且也是提高草地固碳潜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变化 [J].
方精云 ;
杨元合 ;
马文红 ;
安尼瓦尔·买买提 ;
沈海花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 40 (07) :566-576
[2]   草原固碳量估算方法及其敏感性分析 [J].
常瑞英 ;
唐海萍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4) :810-814
[3]   CO2体积分数升高条件下森林土壤的碳循环 [J].
李玉文 ;
王楠 ;
孙玥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7) :64-65+73
[4]   内蒙古温带草地植被的碳储量 [J].
马文红 ;
韩梅 ;
林鑫 ;
任艳林 ;
王志恒 ;
方精云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03) :192-195
[5]   黄河上游退耕地人工林的碳储量研究 [J].
胡建忠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6) :1-8
[6]   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的研究进展 [J].
钟华平 ;
樊江文 ;
于贵瑞 ;
韩彬 .
草业科学, 2005, (01) :4-11
[7]   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格局研究概述 [J].
吕超群 ;
孙书存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5) :692-703
[8]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贺金生 ;
肖玉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4, (04) :491-498
[9]   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J].
齐玉春 ;
董云社 ;
耿元波 ;
杨小红 ;
耿会立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4) :342-352
[10]   持续放牧和围封对科尔沁退化沙地草地碳截存的影响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环境科学, 2003, (04)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