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1年丹东市城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分析

被引:6
作者
秦玲
刘杨
机构
[1] 丹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伤害; 死亡率; 死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R195 [卫生调查与统计];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2006-2011年丹东市城市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伤害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1年丹东市城市居民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死亡率、人群分布特征和疾病负担等指标,分析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6-2011年丹东市城市居民伤害在全死因顺位为第5位,伤害死亡PYLL为44107.10人年,减寿顺位为第2位;伤害死亡AYLL为25.82年/人,平均减寿顺位为第1位。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07,P<0.001)。在伤害死因顺位中,交通事故居首位,其次为意外中毒、意外跌落、自杀和淹死,伤害PYLL前5位依次为交通事故、意外中毒、自杀、意外跌落和淹死,AYLL前5位依次为淹死、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和意外跌落。各年龄组伤害的首位死因均为交通事故,第2位伤害死因少年儿童组(0~14岁)为淹死,青壮年组(15~44岁)为意外中毒,中年组(45~59岁)为自杀,老年组(60岁及以上)为意外跌落;青壮年组的伤害死亡占该年龄组总死亡比重最高。结论伤害虽然在全死因顺位为第5位,但PYLL居第2位,AYLL居第1位,疾病负担较重。伤害死亡分类中交通事故是首因,各年龄段分别有不同的其他主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干预工作,男性青壮年是主要干预对象。
引用
收藏
页码:1032 / 103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厦门市居民2002-2009年伤害死亡分析 [J].
伍啸青 ;
戴龙 ;
魏云 ;
陈忠龙 ;
谭东 .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2, (02) :105-108
[2]   2002-2009年上海市普陀区伤害死亡流行病学分析 [J].
胡嫣平 ;
傅华 ;
吴春香 .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 15 (06) :535-537
[3]   珠海市3所综合性医院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J].
梁小冬 ;
李德云 ;
李玉荣 ;
潘俊毅 ;
陈琦 ;
陈国荣 ;
吴少芳 .
华南预防医学, 2010, 36 (06) :56-57
[4]   8820例儿童伤害住院的特征分析 [J].
李静 ;
刘苹 ;
宋肖肖 ;
隋维华 ;
吴雪融 ;
顾华康 .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 30 (08) :111-114+118
[5]   中国人群1991~2000年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 [J].
杨功焕 ;
周脉耕 ;
黄正京 ;
王黎君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03) :15-20
[6]   我国近40年来死因构成的变迁及预防对策的思考 [J].
蔡亚平 .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04) :343-347
[7]   我国面临的人口与健康问题 [J].
秦伯益 .
中国新药杂志, 1999, (10) :649-654
[8]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陈竺,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