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中的P值:误解、操纵及改进

被引:9
作者
程开明
李泗娥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关键词
P值; 假设检验; 局限性; P值操纵; 改进策略;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9.07.007
中图分类号
C01 [科学研究的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目标:厘清P值的演进脉络及内涵,分析其局限性与误解,探析P值操纵表现及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研究方法:围绕P值开展系统解析与综合,归纳概括得到若干观点与结论;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为例开展P值改进策略效果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费雪显著性检验与奈曼-皮尔逊假设检验思想的结合形成当今广泛使用的零假设检验模式,P值本身固有的一些局限性造成人们的滥用、误用以及P值操纵。构建置信区间、检验统计功效、估计效应量、计算错误发现率、计算贝叶斯因子、重复性实验等可作为P值的有益补充或替代策略;实例解析显示,P值显著性结论与统计功效都受到样本量大小的影响,而效应量不受样本量的影响,依贝叶斯因子做出的假设检验判断可靠性更强。研究创新:针对P值的现实困境,明晰P值的五大认识误区、P值操纵的表现及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并通过实例开展效果的实证检验。研究价值:根据P值做出判断时遵循美国统计协会提出的6项基本准则,结合补充与替代指标,构建假设检验的新模式,防范P值操纵,增强结论的可靠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3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贝叶斯因子及其在JASP中的实现[J]. 胡传鹏,孔祥祯,Eric-Jan Wagenmakers,Alexander Ly,彭凯平.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6)
[2]   统计显著性:一个被误读的P值——基于美国统计学会的声明 [J].
郝丽 ;
刘乐平 ;
申亚飞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 31 (12) :3-10
[3]   从工具到范式:假设检验争议的知识社会学反思 [J].
吕小康 .
社会, 2014, 34 (06) :216-236
[4]   对统计假设检验的误解与误用 [J].
孙红卫 ;
董兆举 ;
赵拥军 .
中国卫生统计, 2012, (01) :147-148+150
[5]   统计显著性检验:问题与思考 [J].
鲍贵 ;
席雁 .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0 (04) :27-32
[6]   屡遭误用和错批的心理统计 [J].
温忠麟 ;
吴艳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01) :47-54+158
[7]   假设检验:从P值到贝叶斯因子 [J].
朱新玲 .
统计教育, 2008, (05) :17-18
[8]   效果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 [J].
权朝鲁 .
心理学探新, 2003, (02) :39-44
[9]  
统计P值的意义及常见统计学表述错误辨析[J]. 徐波,沈叔洪. 浙江医学. 2011 (08)
[10]  
心理学研究中假设检验理论方法探析[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焦璨,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