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污染物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的应用

被引:34
作者
杨柳
宋健飞
宋波
王汝舵
王晓曦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关键词
水质; 综合水质评价; 主要污染物; 水质标识指数法; 温榆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4 [水质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只有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评价,才能制定科学的整治规划,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整体水质恶化严重的河流,现有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存在无法显示河流水质空间差异性的缺陷,对水环境管理布局无指导作用。因此,论文提出了一种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法——主要污染物水质标识指数法(Primary Pollutant-Water Quality Identity,PP-WQI),并基于2010年春、夏、秋、冬4季的水质实地采样数据,对北京市温榆河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水质标识指数法,主要污染物水质标识指数法更适合水质较差的河流水质综合评价,能够定量体现河流水质差异性;(2)温榆河综合水质空间异质性规律为上游最好(年均PP-WQI=6.70(TN))、下游次之(年均PP-WQI=10.16(TN))、中游最差(年均PP-WQI=9.85(TN));(3)温榆河水质年均水质处于劣Ⅴ类(年均PP-WQI=8.31(TN)),其水体主要污染物为TN,有机污染突出,57.89%的河段水质超标且黑臭;(4)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冬2季河流水质较差,夏、秋2季水质相对较好。论文研究结果实现了水质恶化严重河流水质的定量评价,能够为流域水环境研究、管理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基础与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基于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的水质评价 [J].
孙涛 ;
张妙仙 ;
李苗苗 ;
王肖肖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37 (04) :185-190
[2]   洪泽湖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J].
黄辉 ;
陈旭 ;
蒋功成 ;
周卫华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 (10) :186-190
[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义水河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J].
周梅 ;
李政 ;
凌海波 ;
王坎 ;
蔡俊雄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S1) (S1) :385-388+435
[4]   大冶湖2000-2009年地表水质评价及污染趋势预测 [J].
鲁珍 ;
李晔 ;
马啸 ;
张亚东 ;
黄柏龙 ;
张猛 ;
朱丽 ;
刘成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 (05) :174-178
[5]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探讨 [J].
刘臣辉 ;
吕信红 ;
范海燕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 36 (03) :183-186
[6]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浑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胡成 ;
苏丹 .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 (01) :186-192
[7]   基于主成分和地统计的太湖水质分析 [J].
王艳红 ;
王桂玲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S2) :547-550
[8]   珠江口海域污染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 [J].
张景平 ;
黄小平 ;
江志坚 ;
黄道建 ;
黄良民 .
热带海洋学报, 2010, 29 (01) :69-76
[9]   基于聚类和多重评价法的河流质量评价研究 [J].
张萌 ;
倪乐意 ;
谢平 ;
唐惠娟 ;
徐军 ;
戎克文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12) :178-185
[10]   几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J].
陆卫军 ;
张涛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 34 (06) :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