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界定、特征及其缺陷

被引:6
作者
吴国喆
梁琪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不确定法律概念; 模糊性; 概括性; 缺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5 [法律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不确定法律概念是成文立法中不得已的选择,其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而仅对法官提供了思考的方向,由此导致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概括性和灵活性。这一方面是其发挥固有价值的基础,同时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缺陷和问题,这些缺陷的存在成为谨慎对待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强力理由。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5+1 +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降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逮捕率的思考 [J].
许宁 .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7, (02) :74-76
[2]   法律语言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分析 [J].
江振春 .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4, (03) :65-68
[3]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性质与成因分析 [J].
刘蔚铭 .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02) :31-34
[4]   试论法律概念的特征 [J].
魏凤荣 ;
司国林 .
当代法学, 2001, (10) :41-43
[5]   法律不确定性引出的冲突与补救 [J].
郑晓东 ;
蔡晓洪 .
河北法学, 2001, (04) :158-160
[6]   何谓法律解释——对《立法法》中设置“法律解释”一节的认识 [J].
陈金钊 .
法学论坛, 2001, (01) :22-27
[7]  
论法律的不确定性.[D].韩宇胜.中国政法大学.2001, 01
[8]  
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M].朱力宇;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  
行政法.[M].翁岳生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10]  
语言与法律.[M].吴伟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