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4种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14
作者:
黄海燕
[1
]
鄢卫民
[2
]
机构:
[1]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2]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医院老年康复科
来源: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疗效;
安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3.5 [动脉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比较4种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8例AS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42例)、C组(42例)和D组(42例)。各组患者均给予低脂饮食+酒石酸美托洛尔片50 mg,口服+硝苯地平片5 mg,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均为夜间睡前服用。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B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片40mg,口服;C组患者给予普伐他汀钠片20 mg,口服;D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口服,均为夜间睡前服用。各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目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TC、TG、LDL-C、MCP-1、TGF-β、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治疗3个月后TC、TG、LDL-C水平B组A组>C、D组,MCP-1、TGF-β、MMP-9水平A、D组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4种他汀类药物治疗AS均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但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抗炎、维持斑块稳定方面作用更优,且4种药物安全性均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5100 / 5103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