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14
作者
黄海燕 [1 ]
鄢卫民 [2 ]
机构
[1]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2]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医院老年康复科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疗效; 安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3.5 [动脉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比较4种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8例AS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42例)、C组(42例)和D组(42例)。各组患者均给予低脂饮食+酒石酸美托洛尔片50 mg,口服+硝苯地平片5 mg,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均为夜间睡前服用。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B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片40mg,口服;C组患者给予普伐他汀钠片20 mg,口服;D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口服,均为夜间睡前服用。各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目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TC、TG、LDL-C、MCP-1、TGF-β、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治疗3个月后TC、TG、LDL-C水平B组A组>C、D组,MCP-1、TGF-β、MMP-9水平A、D组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4种他汀类药物治疗AS均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但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抗炎、维持斑块稳定方面作用更优,且4种药物安全性均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5100 / 510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 [J].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 (08) :629-643
[2]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比较 [J].
谢坚 ;
张虹桥 ;
章成国 ;
王玉凯 ;
邵燕 ;
曾桄伦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5, 28 (01) :37-41
[3]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比较附视频 [J].
陈再述 .
医学综述, 2015, (01) :147-149
[4]   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LOX-1、NF-κBp65表达的影响 [J].
朱中生 ;
王海燕 ;
王登峰 ;
鲁亚丽 .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4, 39 (12) :946-949
[5]   三种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效果对比观察 [J].
吉凤 ;
徐小林 .
山东医药, 2014, 54 (28) :50-52
[6]   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J].
余红 .
中国药房, 2014, 25 (28) :2637-2639
[7]   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toll样受体4及其下游信号表达的影响 [J].
李悦妍 ;
关玉庆 ;
苗伟 ;
户克庆 ;
胡鸿雁 ;
李莹 ;
王晓琦 ;
苏国海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 (06) :1-6
[8]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J].
张弢 ;
冯如玉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05) :1223-1225
[9]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J].
骆黎 ;
徐芳 .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05) :524-526
[10]   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 [J].
葛金文 ;
刘吉勇 ;
朱惠斌 ;
陈懿 ;
王国佐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 19 (12) :97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