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宾语指称性强弱的及物动词分类

被引:16
作者
陆丙甫
机构
[1] 南昌大学
关键词
谓宾动词; 名物化; 指称化; 指称性; 具体性; 事实性; 潜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一般被看作典型"准谓宾动词"的"进行"类动词,实际上是"假谓宾动词",充当其宾语的,除了"名动词"外,还可以是"仪式、手术"等名词;并且名动词在"进行"后所落实的是名词性。这跟宾语可以是一般动词的"开始"类动词很不相同。由此为起点,可以建立一个"谓宾"指称化/名物化程度的连续统。决定"谓宾"指称化程度的,除了主要动词的控制度外,还跟宾语自身的可别度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对于指称化的作用是人类语言的共性。在模态动词的宾语是指称化程度最低的"谓宾"这一假设下,本文也为区别模态动词和一般谓宾动词提供了一个鉴别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也谈“之字结构”和“之”字的功能 [J].
沈家煊 ;
完权 .
语言研究, 2009, 29 (02) :1-12
[2]   形容词直接修饰动词的“a+v”结构歧义 [J].
黄昌宁 ;
姜自霞 ;
李玉梅 .
中国语文, 2009, (01) :54-63+96
[3]   周秦汉语“之s”的可及性及相关问题 [J].
洪波 .
中国语文, 2008, (04) :304-316+383
[4]   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 [J].
陆丙甫 .
当代语言学, 2005, (01) :1-15+93
[5]   动词的控制度和谓宾的名物化之间的共变关系 [J].
王冬梅 .
中国语文, 2003, (04) :315-328+384
[6]   谈《左传》中体之谓短语与主谓短语的区别 [J].
李佐丰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02) :95-104
[7]   动词名词兼类问题——也谈汉语词典标注词性 [J].
陆丙甫 .
辞书研究, 1981, (01) :151-155
[8]  
句型和动词[M]. 语文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室编, 1987
[9]  
语法讲义[M]. 商务印书馆 , 朱德熙[著], 1982
[1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朱德熙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