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储层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30
作者
郑荣才 [1 ]
胡忠贵 [1 ]
郑超 [2 ]
陈守春 [2 ]
戴荔果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关键词
渝北—川东地区; 黄龙组; 古岩溶储层; 碳、氧、锶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岩溶流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石炭系黄龙组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是渝北—川东地区最重要的天然气储集类型之一。依据岩溶岩的结构特征,将黄龙组岩溶岩系划分为弱溶蚀岩溶岩、中等溶蚀多孔状岩溶岩、强溶蚀角砾状岩溶岩和强溶蚀交代的次生灰质岩溶岩等4种岩溶岩类型,和淡水方解石与白云石两种胶结物类型。以基质岩为对比参照物,对各类岩溶岩和胶结物的碳、氧、锶稳定同位素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类型、溶蚀强度、结构和成分的岩溶岩与胶结物的碳、氧、锶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各异,其形成、演化和分布规律明显受古地理背景、流体性质、流体来源以及同位素分馏效应控制。依据岩溶岩系的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可总结出4个主要特征:(1)伴随岩溶强度加大,δ13C表现向低值方向弱偏移,而δ18O负偏移较强烈;(2)87Sr/86Sr比值出现由渗流-活跃潜流带的正偏移,至静滞潜流带转化为强烈负偏移的演化趋势;(3)对应古岩溶系碳、氧、锶稳定同位素演化,古岩溶储层的物性出现由差变好至重新变差的对应变化关系;(4)淡水白云石结晶沉淀过程中可能具有对87Sr有很强"捕获"能力的锶同位素正偏移分馏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塔里木盆地塔中西北部多期、多成因岩溶作用地质—地球化学表征——以中1井为例 [J].
钱一雄 ;
邹远荣 ;
陈强路 ;
陈跃 .
沉积学报, 2005, (04) :596-603
[2]   锶同位素在塔河古岩溶期次划分中的应用 [J].
张涛 ;
云露 ;
邬兴威 ;
叶德胜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3) :299-303
[3]   油气勘探中的碳酸盐岩古岩溶研究方法综述 [J].
宋来明 ;
彭仕宓 ;
穆立华 ;
李国蓉 ;
黄述旺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5, (03) :15-18
[4]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刘小平 ;
吴欣松 ;
张祥忠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69-71+76
[5]   渝东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古岩溶特征和岩溶旋回 [J].
郑荣才 ;
彭军 ;
高红灿 .
地质地球化学, 2003, (01) :28-35
[6]   上扬子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 [J].
黄思静 ;
石和 ;
张萌 ;
沈立成 ;
刘洁 ;
武文慧 .
沉积学报, 2001, (04) :481-487
[7]   古岩溶和古岩溶地球化学概念与研究展望附视频 [J].
李定龙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2) :3-5
[8]   川东黄龙组古岩溶储层的稳定同位素和流体性质 [J].
郑荣才 ;
陈洪德 ;
张哨楠 ;
李德敏 .
地球科学, 1997, (04) :88-92
[9]   川东黄龙组古岩溶储层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郑荣才 ;
陈洪德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7, (01) :5-11
[10]   川东黄龙组角砾岩成因及其研究意义 [J].
郑荣才,张哨楠,李德敏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6, (01) :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