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骨干品种(系)基于AFLP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12
作者
王省芬
马峙英
张桂寅
李喜焕
李瑞奇
李爱丽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2]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河北保定
[3] 河北保定
关键词
棉花; 抗枯、黄萎病; 遗传多样性; AFL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03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展抗枯、黄萎病育种以来培育的105份骨干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20个AFLP引物组合在该品种群体中扩增了1498个AFLP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232个,占总标记数的15.5%。单一引物组合扩增的DNA标记数变化在49111之间,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的总标记和多态性标记分别为74.9和11.6。在该抗病品种群体中,有46个品种(系)具有特异标记,占品种总数的43.81%,其中引物组合E41/M50可使10个品种产生特异标记。品种(系)之间的成对欧氏距离总平均值为4.353,变幅为1.7326.708,单一品种欧氏距离平均值变幅为3.5315.705,高于总平均值的品种数不足50%,表明该陆地棉抗病品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基于AFLPs多态性数据的聚类分析,105个品种(系)被划分为5个陆地棉品种类群(Uplandcottongroups,UCGs),每个UCG包含的品种数目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建国以来我国棉花品种遗传基础的分子标记分析 [J].
刘文欣 ;
孔繁玲 ;
郭志丽 ;
张群远 ;
彭惠茹 ;
付小琼 ;
杨付新 .
遗传学报, 2003, (06) :560-570
[2]   棉花AFLP技术体系的摸索与建立 [J].
赵宏 ;
王省芬 ;
张桂寅 ;
马峙英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1) :1-4
[3]   抗黄萎病低酚棉品种资源RAPD分析 [J].
张桂寅 ;
王省芬 ;
马峙英 .
棉花学报, 2002, (02) :80-84
[4]   我国棉花抗枯萎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徐秋华 ;
张献龙 ;
聂以春 ;
冯纯大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3) :272-276
[5]   中国3大主产棉区棉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及其与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J].
别墅 ;
孔繁玲 ;
周有耀 ;
张光梅 ;
张群远 ;
王孝纲 .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6) :597-603
[6]   棉花高品质纤维性状QTLs的分子标记筛选及其定位 [J].
袁有禄 ;
张天真 ;
郭旺珍 ;
沈新莲 ;
John Yu ;
RussellJ Kohel .
遗传学报, 2001, (12) :1151-1161
[7]   利用分子标记和形态学性状检测的陆地棉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 [J].
武耀廷 ;
张天真 ;
殷剑美 .
遗传学报, 2001, (11) :1040-1050
[8]   我国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初报 [J].
郭旺珍 ;
张天真 ;
潘家驹 ;
王心宇 .
棉花学报, 1997, (05) :19-24
[9]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与寄主抗病性遗传研究进展 [J].
马峙英,李兴红,孙济中,刘金兰 .
棉花学报, 1996, (04) :172-176
[10]   我国抗枯萎病棉花品种(系)的系谱分析 [J].
冯纯大,张金发,刘金兰,孙济中 .
棉花学报, 1996, (02) :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