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叠层石成因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28
作者
伊海生 [1 ]
林金辉 [2 ]
周恳恳 [1 ]
李军鹏 [1 ]
黄华谷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2]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叠层石; 湖相碳酸盐岩; 古气候; 干湿变化; 新近纪; 青藏高原;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8.01.015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新发现湖相叠层石,它们集中分布在中新世五道梁群地层中。这些叠层石形态以穹隆状最为常见,局部地区甚至形成叠层石藻丘礁,根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纹层构造和显微结构与现代海洋叠层石和前寒武纪时期的叠层石十分相似。根据对采集的叠层石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并与藻团块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泥质灰岩以及少量白云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叠层石灰岩、藻团块灰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点,表现为低Sr/Ba、高Fe/Mn的特点,判断这些叠层石碳酸盐沉积在低盐度湖泊环境,建造叠层石的蓝绿藻生长在滨浅湖地带。它们的δ18O值变化于-6.63‰-7.63‰之间,接近一般湖相淡水灰岩的范围内,指示入湖水量增加、湖水向淡化方向发展。湖泊中蓝绿藻类繁盛和叠层石的出现指示高湖面湖泛事件,说明青藏高原中新世时期曾出现过气候异常湿润期,这为判别区域气候的干湿变化提供了一个沉积标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J].
伊海生 ;
林金辉 ;
周恳恳 ;
李军鹏 .
古地理学报, 2007, (03) :303-312
[2]   青藏高原中部湖泊岩芯记录的第四纪湖平面变化及气候意义 [J].
伊海生 ;
张小青 ;
朱迎堂 .
地学前缘, 2006, (05) :300-307
[3]   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吴珍汉 ;
吴中海 ;
胡道功 ;
赵逊 ;
叶培盛 .
地质通报, 2006, (07) :782-791
[4]   青藏高原第四纪泛湖期与古气候 [J].
郑绵平 ;
袁鹤然 ;
赵希涛 ;
刘喜方 .
地质学报, 2006, (02) :169-180
[5]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古湖泊的特征及分布 [J].
朱大岗 ;
孟宪刚 ;
邵兆刚 ;
杨朝斌 ;
韩建恩 ;
余佳 ;
孟庆伟 .
地质通报, 2006, (Z1) :34-42
[6]   柴达木盆地中新世叠层石沉积特征及其环境和构造意义 [J].
温志峰 ;
钟建华 ;
刘云田 ;
柳祖汉 ;
吴孔友 ;
王冠民 ;
李勇 .
地质科学, 2005, (04) :99-109+5-6
[7]   藏北乌兰乌拉湖地区第三纪陆相红层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及地质意义 [J].
伊海生 ;
林金辉 ;
时志强 ;
李保华 ;
赵兵 .
地球学报, 2004, (06) :633-638
[8]   40kaBP来亚非季风演化趋势及青藏高原泛湖期 [J].
贾玉连 ;
施雅风 ;
马春梅 ;
申洪源 ;
吴敬禄 .
地理学报, 2004, (06) :829-840
[9]   叠层石成因和形成条件的研究综述 [J].
温志峰 ;
钟建华 ;
李勇 ;
郭泽清 ;
高剑波 ;
徐小林 .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03) :418-428
[10]   16ka以来青海湖湖相自生碳酸盐沉积记录的古气候 [J].
刘兴起 ;
沈吉 ;
王苏民 ;
张恩楼 ;
蔡元峰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1) :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