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地表潜热通量对四川地区降水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21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LaSW,中国气象局
来源:
关键词:
降水;
对流有效位能;
潜热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IAP)的区域暴雨模式AREM,对2007年7月四川地区的天气过程进行数值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表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地表潜热通量在地形复杂的高原东部边坡地带的差异最大,直接导致该区域降水模拟的显著偏差,这一结果同时表明四川盆地降水和地表潜热通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敏感性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局地下垫面水汽通量是通过改变低层大气的层结结构来影响降水的强度和主要降水时段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梅雨锋上三类暴雨特征的数值模拟比较研究[J]. 大气科学 , 2005, (02) : 236 - 248李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幼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宇如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程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2] 用WRF与MM5模拟1998年三次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J]. 气象学报, 2003, (06) : 692 - 701孙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赵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3] 四川盆地丘陵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的观测分析[J]. 高原气象, 2003, (S1) : 40 - 44陈忠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文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闵文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罗秀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 [4] 华南“94·6”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环境场研究 Ⅰ.引发暴雨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J]. 大气科学 , 2002, (04) : 541 - 557孙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赵思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5] 1998年“二度梅”期间突发强暴雨系统的中尺度分析[J]. 大气科学 , 2002, (04) : 526 - 540贝耐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赵思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6] 淮河流域典型地面水热通量的观测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2) : 214 - 22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下垫面强迫对京津冀大暴雨作用的数值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 , 1999, (04) : 436 - 444董佩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张维桓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沈桐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8] 陆面过程实验和地气相互作用研究——从HEIFE到IMGRASS和GAME-Tibet/TIPEX[J]. 高原气象, 1999, (03) : 280 - 294王介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兰州市
- [9] 1991年江淮暴雨期地气通量与混合层结构的研究[J]. 气象学报, 1997, (03) : 2 - 15丁一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吴晓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马淑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 [10] 江南地面热通量对江淮气旋暴雨影响的模拟研究[J]. 气象学报, 1997, (01) : 56 - 66翟国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杭州大学地理系高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杭州大学地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