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法典化的内在逻辑基础

被引:36
作者
邓海峰
俞黎芳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环境立法; 法典化; 逻辑基础; 生态整体主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68 [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与欧洲民法法典化进程相比,以瑞典、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环境法法典化进程略显仓促。站在观察者的视角,我们发现其原因在于未能将民法法典化进程中所形成的逻辑基础、结构原则和应变能力贯穿于欧洲环境法典化的始终;而站在参与者的视角,我们同样发现我国的主要环境立法,也存在着逻辑主线不清、法典化思路与设想呈现碎片化等问题。据此,我国的环境法典应以生态整体主义理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内在逻辑基础,以体现其鲜明的时代印记与对自然秩序的应有尊重。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2 条
[31]   第三个千年之中的民法典编纂对法律史与立法政策的反思 [J].
索马 ;
薛军 .
中外法学, 2004, (06) :678-685
[33]   德国民法典之债法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J].
吴越 .
法学家, 2003, (02) :111-122
[34]   生态法的理论基础 [J].
曹明德 .
法学研究, 2002, (05) :98-107
[35]   环境法的法典化:迷思与解迷 [J].
汪劲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3) :56-61
[36]   德国环境法的法典化项目及其新发展 [J].
夏凌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0, (02) :110-115
[38]   论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启示 [J].
王曦 .
现代法学, 2009, 31 (04) :177-186
[39]   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编纂若干问题探讨 [J].
苏永钦 .
比较法研究, 2009, (04) :1-12
[40]   中国环境立法应适度法典化 [J].
张梓太 .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9, (01) :239-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