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孤岛油田西南缘断层活动性的新认识

被引:13
作者
渠芳 [1 ]
陈清华 [2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断层活动性; 新构造运动期; 主干断层; 油气聚集; 主排烃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针对孤岛油田西南缘断层复杂、形成时期上认识模糊的问题,通过重新制定适合孤岛地区的断层分级原则,落实了研究区的断层级别和各级断层的展布规律,并通过断层活动速率法详细研究了主干生长断层的活动期次及发育特点。结果表明,主干生长断层新生代的活动性主要表现为由Es4—Es2+3—Es1逐渐减小的特点,Ed沉积期受东营运动影响多数活动性有所增强;Ng沉积期活动性普遍微弱。在后期的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早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开始复活,重新具有活动性,并在新近系地层中产生大量新生活动断层。由此才促使研究区浅部地层在中新世末主排烃期能够聚集大量油气,这也是构成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94 / 399+422 +4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孤岛西南缘馆陶组油气水分布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J].
李莉 ;
徐国盛 ;
刘树根 ;
何建军 ;
孙玮 .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7, (02) :120-124+87
[2]   孤岛油田西南缘馆陶组油气成藏模式 [J].
杨晓敏 ;
鲜本忠 ;
束青林 ;
朱之锦 ;
孙立东 ;
魏新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6) :26-29+106
[3]   精细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吴诗勇 ;
李自安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02) :58-64
[4]   地下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分析——以孤岛油田为例 [J].
何文祥 ;
吴胜和 ;
唐义疆 ;
束青林 ;
张本华 .
矿物岩石, 2005, (02) :81-86
[5]   沾化凹陷中、新生代断裂发育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J].
吴智平 ;
李伟 ;
郑德顺 ;
吕洪波 .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03) :405-417
[6]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动态平衡研究 [J].
姜素华 ;
查明 ;
张善文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16-20
[7]   孤岛馆陶组注水开发储层性质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J].
张伟峰 ;
刘守军 ;
李拥安 ;
高小鹏 ;
谢余庆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4, (02) :51-53+58
[8]   中国东部盆地油气藏同生断层的定量研究 [J].
李春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4) :1-4+4
[9]   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与新生代盆地叠合关系探讨 [J].
吴智平 ;
李伟 ;
任拥军 ;
林畅松 .
地质学报, 2003, (02) :280-286
[10]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石砥石 ;
徐怀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