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16
作者
吴诗勇
李自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精细地质; 成因单元; 结构单元; 流动单元; 表外储层; 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水驱采油后期,油层的含水率越来越高,然而大量的可动剩余油却滞留于地下。要提高这部分油层的采收率,必须加强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认识。精细地质研究作为一种方法,在这种背景下,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旨在对其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从储集层砂体几何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孔、渗空间变化特征出发,概述了精细地质研究的内容为细化开发单元、成因单元砂体的连续性和连通性描述、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单元的划分、流动单元的研究、表外储层研究、地质建模等。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浅水粗粒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微相特征与油气产能的关系——以焉耆盆地宝浪油田为例 [J].
谢辉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4, (04) :37-40
[2]   孤岛馆陶组注水开发储层性质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J].
张伟峰 ;
刘守军 ;
李拥安 ;
高小鹏 ;
谢余庆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4, (02) :51-53+58
[3]   井间连通性的综合分析方法 [J].
邓英尔 ;
刘树根 ;
麻翠杰 .
断块油气田, 2003, (05) :50-53+92
[4]   油田开发中后期岩相单元的细分研究 [J].
撒利明 ;
王天琦 ;
师永民 ;
鲁明春 ;
杜文博 .
沉积学报, 2002, (04) :595-599
[5]   储层非均质体系、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研究思路探讨 [J].
赵翰卿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06) :16-18+43
[6]   精细地质研究在大庆萨中南一区丙块挖潜中的应用 [J].
王雷 ;
郭雷 ;
宋杰 ;
顾国军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4-8+5
[7]   地下储层建筑结构预测模型的建立 [J].
尹太举 ;
张昌民 ;
樊中海 ;
鲁国甫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7-10+14
[8]   嫩江现代河流沉积体岩相及内部构形要素分析 [J].
王俊玲 ;
任纪舜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1, (04) :385-394+514
[9]   对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认识与建议 [J].
赵翰卿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03) :8-10+74
[10]   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动用机制分析 [J].
赵永胜 ;
兰玉波 ;
李强 ;
邵军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03) :31-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