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联模式”的产权结构和治理机制——基于公司与农户契约关系的视角

被引:1
作者
徐忠爱
机构
[1] 广东商学院经济学院
关键词
农联模式; 共同所有权; 治理机制;
D O I
10.13781/j.cnki.1007-9556.2009.09.006
中图分类号
F321 [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农户与公司的契约关系是"农联模式"的内核,作为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一种尝试,"农联模式"的效率取决于农户与公司契约关系的稳定性及其效率。从产权的配置来看,通过共同所有权契约联结的公司和农户,既可以诱致双方的关系专用性投资,以替代一般通用性投资,又可以解决人力资本专用性的难题,达到"双赢";双方投入可实施私人惩罚的履约资本,通过增加预期收益从而增大违约的机会成本,增加威廉姆森式的安全保证条款,是保障契约关系得以稳定实施的重要治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超市场契约的性质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J].
徐忠爱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05) :6-12
[2]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新探——“农联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J].
叶祥松 ;
罗海平 .
经济学家, 2008, (01) :48-54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析——“农联”模式的集体化之路 [J].
叶祥松 ;
罗海平 .
当代经济研究, 2006, (02) :49-54+73
[4]   专用性、专有性与企业制度 [J].
杨瑞龙 ;
杨其静 .
经济研究, 2001, (03) :3-11+93
[5]   The boundaries of the firm revisited [J].
Holmstrom, B ;
Roberts, J .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8, 12 (04) :7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