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凹地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机制及其危险性评估

被引:16
作者
韩军 [1 ,2 ]
张宏伟 [1 ]
宋卫华 [1 ]
李胜 [1 ]
兰天伟 [1 ]
机构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构造凹地; 煤与瓦斯突出; 地形; 地质动力状态; 构造反差强度;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1.s1.029
中图分类号
TD713.1 [];
学科分类号
081903 ;
摘要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矿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提出了构造凹地的概念,即矿区两侧或四周为隆起区,中间为低凹区,二者具有一定的高程差。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测量对构造凹地的地质动力状态的研究表明,构造凹地具有较高的水平构造应力,且水平差应力显著。构造凹地的高构造应力为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动力基础,同时使得瓦斯的运移和逸散受到了限制,因而具有较高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形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物质条件。最后提出了构造凹地的定量评价指标——构造反差强度及其计算方法,对部分构造凹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构造反差强度与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宏观层次评估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沁水盆地南部地应力场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J].
孟召平 ;
田永东 ;
李国富 .
煤炭学报, 2010, 35 (06) :975-981
[2]   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地应力场研究 [J].
韩军 ;
张宏伟 ;
宋卫华 ;
王震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S2) :3852-3859
[3]   构造对高煤级煤储层渗透率的系统控制效应——以沁水盆地为例 [J].
陈金刚 ;
张景飞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1) :134-136
[4]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煤储层物性关系之探讨 [J].
秦勇 ;
张德民 ;
傅雪海 ;
林大洋 ;
叶建平 ;
徐志斌 .
地质论评, 1999, (06) :576-583
[5]  
地质动力区划[M]. 煤炭工业出版社 , 张宏伟等, 2009
[6]  
Intraplate stress distribution induced by topography and crustal density heterogeneities beneath the south Indian shield, India[J] . Prantik Mandal.Tectonophysics . 1999 (1)
[7]  
Stress induced by topography and crustal density heterogeneities: implication for the seismicity of southeastern Canada[J] . Djamel M. Assameur,Jean-Claude Mareschal.Tectonophysics . 1995 (3)
[8]  
The Formation of Tension Joints in Sedimentary Rocks: An Explanation[J] . D. W. Hobbs.Geological Magazine . 1967 (6)